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现当代哲学的研究范式由近代的认识论或知识论转向生存论。而随着生存论解释原则的确立,一是为工程的哲学研究开启了新视阈;二是生存论的运思方式使工程的本体论追问得以可能;三是生存论打通了沟通工程的本体论研究与工程的知识论研究范式的道路。 相似文献
42.
西方传统自由观以知识论为根基,企图以理论静观方式把握世界的终极存在和本体根据,这样板易将人视为被决定的概念性存在,走向自由的反面。马克思以其生存论立场,将自由建立在以实践为根基的现实生活基础之上,将自由理解为人以其自主创造性活动摆脱外在束缚的生存方式.从而拯救了自由。 相似文献
43.
一种激进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立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立场论是一种批判的女性主义知识论,它以统一的女性主义立场为出发点,以女性和其他边缘人群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和来源,以强调女性认知特权为手段,以追求语境化知识和价值负载的强客观性为目标,力图消灭包括性别压迫在内的一切压迫和等级制度,建构一种真正解放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立场论虽有不少困境,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主流的女性主义知识论却有重要的知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4.
褚小山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13(4):68-70
马克思实践哲学实现了由传统知识论哲学向现代生存论哲学的范式转换。本文首先对知识论路向的传统哲学及其特征进行了概要性地分梳;然后具体阐述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以及其生存论思想;最后文章论述了这一转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论文化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能动力量,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文化力。文化是文化观念和文化力的统一,文化观念和文化力分别体现着认识文化的两个不同视角即知识论和价值论视角,只有以文化力为基础,把这两种视角统一起采,才能达到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文化力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是社会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经济力、政治力的体现和反映,又是影响经济力、政治力变化的巨大力量。在社会活动中,文化力主要表现在粘合力、理解力、规范力、牵引力。文化力不能自发生成,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环节和过程,才能成为改造世界及人自身的物质力量。在这一过程中,确立科学先进的文化观念、扩展文化主体、完善文化传播中介系统、实现文化观念向方法系统和价值观念系统的转换,强化主体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我国法学理论正面临“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压力。后现代思潮主要知识进路和思想工具就是对理性的批判和否定。传统法学理论之所以没有足够的能力回应后现代的挑战,其原因也就在于对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把握作为认识对象的法律的理性能力缺乏充分的批判和论证。由于我国传统法学理论的思维范式发源于知识论思想传统的合法性,所以,后现代思潮实质上是对作为传统法学理论之基础的知识论思想传统进行挑战。因此,若要充分回应这一挑战,就必须实现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化,路径之一就是将人从单纯的法律认识主体转化为法律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47.
邓正来先生认为,从1978年至2004年,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它所承在的一些问题,而其根本的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法律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因此,邓正来先生主张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但是邓正来先生并没有直接回答"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是什么这一问题,而是采取了一种"否定性"的建构方式.邓正来先生之所以采取"否定性"的建构策略,在我看来是因为其受哈耶克的"无知"的知识论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哈耶克的这一知识观. 相似文献
48.
49.
苏哲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3):144
魏敦友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3月版当代中国学术的进展正处在历史性的时刻,我们必须在当下对中国现代学术生成的内在逻辑进行通透的认识,才有可能建构起中国现代学术的学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我们的学术体系。其中的 相似文献
50.
孟建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6)
全球化科学哲学根源于全球化科学.正是全球化的科学知识及其方法,不仅为全球化科学哲学奠定了基础,而且还为全球化科学哲学确立了研究范式.全球化科学哲学的最大问题在于,切断了科学的文化之根及其科学同全球多元文化的深刻关联,来抽象地研究“科学的逻辑”,结果却是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全球化科学哲学须实现根本性的范式转变,即从科学哲学向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所谓科学文化哲学,就是要对科学的哲学研究从知识和方法扩展到整个文化,并揭示科学的文化本性及其科学同全球多元文化的深刻关联,从而不仅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论和方法论问题,而且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根源、动力、目的、意义和价值.科学文化哲学将为全球化科学哲学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