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5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76篇
工人农民   75篇
世界政治   2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7篇
法律   1248篇
中国共产党   5210篇
中国政治   7002篇
政治理论   1497篇
综合类   206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513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910篇
  2014年   2290篇
  2013年   2209篇
  2012年   1517篇
  2011年   1379篇
  2010年   1404篇
  2009年   1260篇
  2008年   1373篇
  2007年   630篇
  2006年   504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流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建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根本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着力在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加大治理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法治保障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2.
美国独立战争后兴起了大规模"西部大开发运动".伴随着西部大开发运动,美国西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8世纪末,美国西部基本上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处女地,然而到了19世纪末,美国西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可以和东北部工业区鼎足而立的经济区.可以说没有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就没有美国的现代化以及美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审视美国西部大开发的策略与实践,无疑可以为我国大西部的开发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93.
初秀英 《理论学刊》2007,1(4):51-57
马克思自然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马克思始终把人、人的实践活动、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作为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出发点,认为人作为相对于自然来说的主体性存在,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目的,又是惟一可以依靠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自觉能动的调控者。生态取向正是马克思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现实依归。马克思认为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条件,同时他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并指出随着生产关系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类能够通过全社会的共同控制,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的自然观并不因为主张以人为本而陷入反生态的人类中心主义,相反,它避免了生态中心主义因主张消极适应自然而陷入生态保护的空想误区,从而在更现实、更科学的基础上体现了自觉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取向。  相似文献   
9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期望,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海南生态环境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使海南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强调“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海南发展的根本立足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相似文献   
95.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因此,大力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不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对于新世纪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
党内政治生态是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概念。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内部影响因子:党内政治关系、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行为和党内政治制度等;外部影响因子: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分析内、外部影响因子的发生机制,归纳总结党内政治生态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包括独立或复合作用,不同的影响因子的作用层次存在差异,党内政治制度和党内政治文化起着最根本的影响作用,从而探明了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旨在为建立党内政治生态更加有效的净化治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7.
<正>务川自治县以高质量为统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形成绿色、环保、节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和谐之城。走进务川自治县城区,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商业繁华、配套齐全,是一座充满活力和现代感的城市。  相似文献   
98.
政治生态关系着一个政党的兴衰存亡。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但当前构建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仍面临着认知存偏差、执行欠力度等方面的困惑。优化路径重在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筑牢“生态链”,增强“免疫力”,打造“保护层”,厚植“生态沃土”。  相似文献   
99.
文化生态借用生态学的视角观察和解读文化现象,将文化系统看作类似生态系统的存在,其内部各个具体文化形态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将社会总体文化导向平衡。文化生态可以划分出多样的存在形态,它具有特定的静态表征、动态表征和能量表征,并在实践中发挥着涵养功能、预警功能、引领功能的作用。提出这一命题并揭示其基本功能,旨在能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培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