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是"仁"和"中庸"思想的支撑和体现,是治理国家,成就个人事业的基准,孔子集成了西周以来把理做为治国经纬的思想,形成了以礼乐教化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也正是这样思想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本文就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礼"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92.
孔子的礼治思想和亚里斯多德的正义现,作为两种迥然不同的法哲学思想,对东西方法制传统的发展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论德治秩序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治思想作为我国儒家文化的政治理想,与儒家文化本身一样,有着其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今天,它仍有存在的价值,用全新的视野审视它,它与当前的现代化进程并不相违背,追求民主政治并不妨碍我们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反而能使我们用更清醒的头脑反思自己的行为.面对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种种危机,我们更加需要对整个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氛围做出必要而强有力的整合,新文化体系的构建势在必然.文化维新无疑是德治重建所期许的文化支持之道.  相似文献   
94.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仁爱、友善的德性意义,都主张中庸之道,但二人在治国模式上却衍生出了礼治和法治的不同结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和西方国家此后数千年国家治理模式的走向.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礼治与法治的分野的实质在于对权力的论证抑或是制约.  相似文献   
95.
"亲亲相隐"制度是我国传统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思想,是传统社会中礼治与儒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定人伦背景及社会实存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指出"亲亲相隐"制度充分体现了法律对人性的关怀,符合效益原则,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6.
公元前 5 36年 ,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 ,将法以律条的形式固定并颁布于民 ,首启法律公布公示之肇端。但是 ,这一代表当时先进的法律思想的举动却招致了晋国大夫叔向的强烈批评。其后 ,晋国于公元前 5 13年铸刑鼎 ,也遭到了孔子的强烈谴责。子产与叔向、赵鞅等与孔子的分歧 ,反映了先秦时期“礼治”与“法治”两种治世思想的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97.
荀子强调礼的制定、运行、遵守都要合符"道",这是礼治的实质。"礼治"一方面突出仁义和礼义的教化功能,另一方面又突出"礼"的强制性、制度性和规范性,使得"礼"与"法"有机统一,在本质上实现同一。荀子"礼治"思想对我们当下"依法治国"的启示是:其一,礼治思想内蕴着朴素的辩证法,依法治国必须辩证地应用道德和法治,两手都要硬就是中国特色的"礼治";其二,抽取了道德的法规是徒劳的,而缺乏对法律的信仰的法规是僵化的教条;其三,用"礼治"收拾"人心"、"道心",用"法治"引领社会的价值观导向;其四,创造性转化荀子的礼治思想必须放在现代性视域中加以反思批判,在双向展开中继承和弘扬荀子的礼治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98.
99.
“礼”在《韩诗外传》中是一个核心的概念。本文通过孟荀之辨、经与权乃至原始察终等命题的分析,说明了韩婴礼治的独特内涵以及在汉代政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