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90篇
  免费   830篇
  国内免费   495篇
各国政治   622篇
工人农民   1654篇
世界政治   29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945篇
法律   24802篇
中国共产党   36884篇
中国政治   42275篇
政治理论   12330篇
综合类   19622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1171篇
  2022年   1329篇
  2021年   1666篇
  2020年   2131篇
  2019年   1077篇
  2018年   621篇
  2017年   971篇
  2016年   1518篇
  2015年   3019篇
  2014年   9852篇
  2013年   9541篇
  2012年   11101篇
  2011年   10890篇
  2010年   10028篇
  2009年   11205篇
  2008年   13365篇
  2007年   11001篇
  2006年   11158篇
  2005年   5984篇
  2004年   6633篇
  2003年   5636篇
  2002年   4543篇
  2001年   3565篇
  2000年   2590篇
  1999年   429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对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出四点战略性思考:一是要建设一个开放型领导班子;二是要培养一支能力型职工队伍;三是要开发一批效益型骨干项目;四是要创建一套科学型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992.
侯丽娟 《奋斗》2002,(6):31-32
廉政问题,需要综合治理。要运用法律、行政、制度、纪律和教育的手段,五管齐下,互为配合,同时进行。而干部人事工作同廉政建设又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过程中,通过拨乱反正,从基本原则的坚持、逻辑主题的扭转、评判标准的提出、价值导向的明确等方面,推进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新的科学架构的形成,对当前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6.
政党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加拿大的政党制度是大党占统治地位,两党制是主体。政党的执政方式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代理人制度”;二是以自由主义为基本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导着加拿大执政党执政;三是浓厚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997.
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质即该民族的精神系统内诸要素秩序化的过程.社会基本制度构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主体框架,塑造了社会的外在物质秩序与内在精神秩序,并通过整合社会的精神秩序而影响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加强社会基本制度建设,有利于推动民族精神的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998.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3月16日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建成并正式开学发去贺信。贺信强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展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希望三所干部学院的教职员工,努力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99.
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十大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府的基本人事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逐渐显现出了其不足与缺陷。西方国家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 ,纷纷对本国的人事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其主旨就是“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 ,用市场方式来管理公务人员”。具体措施如权力下放 ,解除规制 ,弹性管理 ,绩效评估等。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特殊国情的发展中国家 ,我们在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时 ,必须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00.
苏联官僚特权制度的产生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学者指出,苏联改革失败和解体的原因之一是其存在庞大的官僚特权集团。计划经济体制下,官僚成为了进行国家生产管理活动的主体。为了实现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均衡,苏联中央需要将发展经济的动力传递到官僚集团中去。与直接监督的强制性激励手段相比,特权作为诱导性的激励手段,其交易费用远低于前者。然而,这一特权制度并不能真正使官僚产生促使经济增长和均衡的动力,相反,它还方便了官僚的欺骗行为。这一制度的后果并不是经济增长,而是经济的严重衰退和苏共执政基础的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