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33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322篇
各国政治   267篇
工人农民   872篇
世界政治   13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4篇
法律   5078篇
中国共产党   24969篇
中国政治   23300篇
政治理论   6966篇
综合类   8988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658篇
  2022年   918篇
  2021年   1059篇
  2020年   1351篇
  2019年   644篇
  2018年   441篇
  2017年   546篇
  2016年   761篇
  2015年   1308篇
  2014年   4478篇
  2013年   5086篇
  2012年   6301篇
  2011年   5558篇
  2010年   4522篇
  2009年   5708篇
  2008年   7767篇
  2007年   6949篇
  2006年   7292篇
  2005年   2451篇
  2004年   1519篇
  2003年   1664篇
  2002年   1863篇
  2001年   1684篇
  2000年   1089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的重要发现之一。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杠杆。这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2.
公平正义是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促进公平正义,必须从妥善协调、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利益入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与社会等多种手段相互配套,整体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推进依法治国的合基本方略,把和谐的社会关系牢固地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33.
董振华 《湖湘论坛》2005,18(5):20-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和谐社会呢?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在内的“创新”是推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文化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34.
市级机关各单位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和市委领导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积极营造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努力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35.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奉贤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规范代表依法履行职责,不断扩大代表在管理地方国家事务中的参与度,积极构建代表知情知政和依法履职的平台,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6.
绝对与相对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过去由于对绝对与相对关系理解的不全面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出现了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错误 ,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正确把握绝对与相对的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7.
建没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的根本目标和重要任务,是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38.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方略的提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而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  相似文献   
239.
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背后是一种全新的革新机制。这种机制在中国过去任何的制度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建立这种机制的压力和经验几乎全都来自外部世界。为了适应这种全球化所导致的由内生型改革走向外生型改革的挑战,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层面都进行了创新,但从进展看仍然面临从外部到内部的不平衡问题。为了迎接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多样化的深刻挑战,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真正着眼于长远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40.
《就业与保障》2005,(4):4-5
年初,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的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提到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时,要求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