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55篇
中国共产党   101篇
中国政治   150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4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一、两地检察制度之现状内地与澳门从国家的利益而言,尽管说,自澳门回归之后己与内地具有国家主权的统一性,并且从宪法的角度讲,又能体现出法制的相一性。但是,毕竟两地的政治基础和社会背景等存有差异,更何况,在澳门所实行的是不同于内地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自然在法律制度方面也有所反映,且在检察制度的构建、性质和法律作用等方面无不带有澳门地区的烙印。为了便于对两地检察制度进行深一层次的了解,有必要将两地的检察制度情况以作叙述。众所周知,内地检察制度经过曲折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而形成了现有的模式。根据《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72.
新词     
《今日海南》2016,(7):5-5
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方案"来源于对发展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有学者认为,这既是一个大国的自信——我们有能力为全人类贡献我们的经验;同时,也是一个大国的谦卑——我们只提出可供借鉴、经过中国人民成功实践的方案。  相似文献   
73.
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形态,至少有两个基本角度:一个是社会制度的角度、经济社会形态(即一定经济基础和相应上层建筑的统一)的角度。可是,长期以来,我们通常比较重视前一角度,却严重忽略后一角度,忽视从生产力角度看社会形态,似乎“主义”问题或社会制度,就是社会形态的全部,统摄全部社会生活。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以偏概全的观点。  相似文献   
74.
新生代民工的认同危机及其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和社会转型的急剧深入使得新生代民工的身份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出现危机,对于个体、群体和社会造成挑战和威胁.通过重构公正的社会制度、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和重建和谐的社会文化,以期重塑新生代民工的社会认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5.
犯罪治理不仅是针对犯罪人的国家治理,也是关涉整个人口的社会治理。科学评价犯罪治理绩效,依赖于包括人口数据在内的各项社会数据的支撑。犯罪治理模式的演进受客观治理资源的制约;人口年龄结构转型与犯罪治理模式演进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于“年龄效应”的相对不变性。结合联合国公布的人口老龄化指标,以及1949年建国、1978年改革开放、2000年跨世纪等特殊年份,中国犯罪治理模式演进过程呈现为:在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型社会阶段,政治运动总体治理(1949年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人口年龄结构成年型社会阶段,运动治理迈向常规化(1978年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在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社会阶段,依法治理常规化主导(2000年至21世纪20年代中期);在人口年龄结构深度老龄化社会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2025年至21世纪30年代中期)。通过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宏观社会制度设计、微观符号这四个层面的规范性比较,探寻中国犯罪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76.
从青少年犯罪现象中抽象出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宏观环境因素有利于发掘青少年犯罪的深层原因,从而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供治本之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合理的社会分化、唯西方语境下的自由主义思想、学校教育目标的异化、社会本身对暴力和权力的隐性崇拜以及互联网的发展都对当代中国青少年犯罪起到某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青少年犯罪,社会更主要的工作不是"镇压",而是"治疗"。  相似文献   
77.
黄勇峰 《中国司法》2010,(9):104-105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该地域的成员,在既定的时间、空间,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社会制度,以及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地域之间相互区别的文化类型。即使在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人们以信息为纽带,结为“地球村”的条件下,也不可能消除地域文化的客观存在,不能消除地域文化对该地域成员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方面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8.
黄涛 《两岸关系》2014,(3):18-19
<正>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各界人士,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台湾各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习总书记讲话真诚友善,充满浓浓亲情,体现了对台湾同胞的理解与关爱,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蓝绿阵营:正面评价"习连会"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表示,连  相似文献   
79.
不同文明之间的竞争比较,不是鼓吹"文明冲突"的论调,而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世界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不应出现一言堂的局面近些年来,"历史终结论"、"华盛顿共识"等形形色色的思潮相继走上台前,但是无一例外地都遭遇了"药到病不除"甚至"南辕北辙"的尴尬局  相似文献   
80.
建设人本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追求。社会制度对社会实践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决定了构建充分体现人本思想的社会制度体系是确保人本社会建设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民生领域社会制度改革在摸索中前进,在人本思想制度化方面经历的曲折告诉我们,时刻保持社会制度改革价值取向选择的合理性与制度机制选择的合理性是确保社会制度改革成功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