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胡柯  靳晶 《小康》2015,(3):46-49
每一个画家都是特别的,韩伟华尤其显得不同。也许,画家都有这样的"毛病",因为太过于追求内心的修炼,所以,不善言辞。韩伟华恰恰是修心中的一员,所以,他说起话来总是在思考,在停顿,在我看来,就是在"找词"。请原谅我这样说,这让他看上去有一些笨拙。画家肖毓方这样评价他,体宽腰圆但不臃肿,带着一种超然的气息。韩伟华看上去确实如此,眼底带笑,眼睛深处似乎还流淌着一种情怀,我觉得应该  相似文献   
12.
刘书平 《工友》2013,(12):59-59
一个人才的成长,或者一个名人的诞生,必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就是:深厚的学养,宽阔的胸怀,深沉的情感,别样的天赋,这些方面有多少容量,就能走到多大高度。于扬在书道上行走,应该处于健步状态,因为他家道文风甚浓,爷辈父辈崇文尚礼,常常对他耳提面命,灌输学养,加上他个人自幼喜文弄墨,先仿长者字形,再摹名人墨迹,这种深厚的根基,影响着他的追求和走向。有不少行家里手观赏他的字,给予相当好的评价,认为他的字收放自如,缓以仿古,急似出奇,笔笔见精神,字字露刚魂。  相似文献   
13.
梵天禅寺     
推开梵天寺一侧的山门,拾足跨过高高的台阶,信步人寺,迎面便是一股禅意:寺门内的菩提,遮天蔽日,青绿幽深。走上台阶,两旁是两座距今900多年的宋代婆罗门石佛塔。这两座石塔原是同安城区内西安桥桥头桥尾镇邪保平安的镇桥塔,1957年历史学家郑振铎先生到同安考察时,发现它们价值很高,怕发大水时被淹掉,建议把石塔移人梵天寺内保护。  相似文献   
14.
李煜的作品呈现出空灵的禅思意蕴,主要表现在禅理和风格两个层面。文本层面显见浓郁的禅味、禅思和禅境书写;风格层面,真率自然,感慨遥深且情致绵密。究其根源,是南唐禅宗盛行、礼佛传统的沾溉,更是作者自身法性天成的映照。因而,关照其诗词,可洞见南唐地域文化与作家个性气质对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晨起读书,有一句话"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读来颇有意趣,品来很有禅意,思来蕴含哲理,让我心潮起伏,感慨良多。国学大师季羡林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细品之,有感于心,这说的是一个度的问题。半开之花,正是美丽绽放的过程中,会让人想到一日比之一日的鲜艳。而面对开到极致的花  相似文献   
16.
“开拓思维走入意境,而意境更为浓厚的是融入禅的清淡空灵,中国画之发展及其演变,直接融汇儒、释、道三家思想,而最影响开拓中图画意境者,就是佛教禅宗思想……”和朋友相聚的时候,潘一总是喜欢坐在旁边静静听别人说话,这位来自豫东的汉子一脸文静,只有和大家熟络起来,特别是谈到山水画中禅意的表现手法时,他才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7.
江敏 《揭阳论丛》2004,(3):71-72,65
本文论述贯平凹散文在创造意境方面具有真情实感,富有人情味;融情于理,富有禅意,精挑意象,富有表现力等特色。  相似文献   
18.
雪窦禅师是宋朝的著名僧人。他虽出家于成都晋安院,但特别喜欢云游四方,并在途中感悟自然、书写禅意。  相似文献   
19.
岁末清供     
望着一片盎意的环境,你不会不感觉到春天,美好的春天就要来了。这些年,心静多了,喜欢养起花来了,春天一盆茶花,夏天一盆栀子,秋天一盆海棠,冬天一盆水仙。岁末了,有机会进城,我会挤出时间去一趟花鸟市场,买一盆水仙回来,放到办公桌前,清水供着,在一个青花瓷圆盘里,素素的,正是冬日闲坐,水仙可亲。我忽然想到一个词,岁末清供。前几年,心躁性浮,不喜欢养花,自然也不喜欢水仙。一次去城里一个亲戚家吃饭,看到花架上摆着一盆水  相似文献   
20.
马锋辉 《今日浙江》2014,(24):54-54
正赵朴初先生出身书香世家,自幼父亲指导下临习柳公权、李北海法书书法、韵文、佛学造诣极深。所书在行间,后学东坡正书体,字势肥扁,又上源晋唐二王、颜鲁公诸家,后受碑学响,书风圆润温和,多显禅意,笔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