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3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近年来,因大型公益设施建设而强制拆迁所导致的行政公权力与私权利发生的冲突日益严重。因此,阐明行政公权力与私权利对立统一关系,分析这种冲突的本质及其现状的不可避免性,并对此冲突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只有解决好权利本位的构建、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以及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这三方面问题,才能寻得行政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和谐。  相似文献   
42.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工业反哺农业的不断发展、深入,农村面貌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农民人均收入在不断地增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然而“三农”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首先是要解决权利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建立保护农民私权利的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43.
张亮 《政府法制》2010,(7):48-48
“实际上,法治不是治老百姓,法治是治公权力。也就是说,约束公权力、保障公民私权利,这才叫法治状态。”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的这席话,赢得了央视“两会”特别节目《我建议》现场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44.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夙愿,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从冲突的视阈诠释,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冲突的过程。因此,为了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想状态,须从思想互动、政治理性、国家公权力与社会私权利分离的三个层面来有效地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以此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45.
浙东南S村是当地出了名的上访村.多年来,由于政府公权力在征地过程中对村民私权利的漠视,导致失土农民上访不断,自治组织瘫痪,村庄治理困难.本文通过对S村农民集体上访事件的过程分析,旨在考察乡村征地场域中权力与权利失衡的现状,进而探讨在乡村征地过程中达到权力与权利平衡的途径以及乡村秩序重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6.
"行凶"一词不是正式的法律用语,其含义过于宽泛,难以界定,应尽快对此词进行有权解释.设定特别防卫权体现了刑法对公民私权利价值的重新估定和审视.  相似文献   
47.
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婚检制度从强制变为自愿,这一改变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体现了对公民私权利的尊重。随着自愿婚检的实施,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引发了人们对自愿婚检制度的思考。本文对自愿婚检制度进行分析,采取相关措施,完善我国的自愿婚检制度。  相似文献   
48.
当今外太空活动呈现私人化与商业化的趋势,许多商业公司及个人参与其中,而非传统的国家主导模式。在这一背景之下,旧有的外太空法律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许多新问题新现象亟待解决,本文就是在此语境下探讨太空活动商业化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49.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事关我国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在现实社会中法治依然不够完善,尤其是公权力对私权利的干预颇为严重。本文试图追寻两者的渊源,探究两者的区别,从而为其规划边界,既而为公权力干预私权利提供适当的界限。  相似文献   
50.
张序 《天津检察》2007,(3):31-32
对于自诉案件,自诉人可以不经过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直接向法院起诉。法律不仅赋予了自诉人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权利,还赋予了他终止刑事诉讼的权利,即刑事诉讼法第172条规定的“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但是有的自诉案件,由于自诉人取证能力不足,致使案件证据不充分,而转由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处理的,就使公民的私权利与国家的公权力有所融合。在这种诉讼方式中,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