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3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公权力与私权利关系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法治意识土壤中存在公权力偏好,在公权力和私权利关系上存在倒置、虚化和随意化现象。这种意识在制度层面导致宪政政体中政府和社会关系界分和设置的混乱,在机制层面上导致司法不能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中立裁判者,从而导致法治之"法"的权力依附性和法治之"治"的落空。作者认为对于后发性的政府推进型法治模式来讲,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权力和权利观,在宪政体制中界定好政府和社会的制度关系,进而确立符合法治目的和运作特点的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82.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始于公元前3世纪,二者的诸多差异造就了这种分类方式的产生,但不同并不必然意味着时立.本文认为从分类起源来看,古罗马法学家有意识地规避对公法的研究;从本质属性角度出发,公法与私法有着许多相同的法律特征,并保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在肯定二者划分必要性的基础上,也不宜走向认为二者对立的极端.  相似文献   
83.
84.
现代法治的核心是限制公权力、保障私权利。公权力的异化、私权利的滥用是当前我国公权力与私权利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各种利益的内在驱动、政绩考核体系的外在压力、权力监督制约的软弱乏力、法治精神的严重缺失是两者冲突的生成根源。公权力的边界明晰化、私权利的限度明确化、政绩考核体系科学化、权力监督制约有效化是平衡公权力与私权利关系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85.
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审议民法总则草案,意味着已实施近30年的民法通则即将步入历史,我国民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更是公民私权利的指南.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制定民法总则,作为中国民法典的第一编,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旧法新修.人们期待,民法总则能够集中构筑中国民法典的精神之维,能够成为中国私权立法的铸魂之旅,开辟一个权利神圣的法治新时代.  相似文献   
86.
87.
制度和谐包含四大关系的和谐。一、权利与义务的和谐。如果一部分人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那么就必定又有一部分人只履行义务而没有享受到权利。权利和义务是否对等统一是制度和谐的基础。二、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和谐。社会如果出现不和谐,要么矛盾本身,要么矛盾根源,都是在两权冲突上。  相似文献   
88.
倍受瞩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新近出台。该法涵盖了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诸多应罚行为的新种类以及单位违法情况,处罚方式多样化,处罚程序规范化,凸显了对私权利的保护和对公权力的限制,尽管偶有微暇,仍不失为我国治安管理立法的一个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89.
现代社会,律师以多种途径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立法过程中,律师参与立法有利于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律师参与立法过程中,面临着公权力与私权利和公德与私德的冲突和选择,本文力图从道德与制度层面上寻找解困之道。  相似文献   
90.
和谐视角下公私权力(利)配置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巍 《法学家》2007,(2):41-46
从哲学上讲,当一事物内部的矛盾得到很好的协调与解决从而使矛盾的同一性占据主导地位时,该事物便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在法治领域,公权力与私权利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统一体,二者能否得到很好的协调,是决定法治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能否实现和谐状态的关键所在.那么,古今中外的和谐思想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指导意义?法学领域应该如何贯彻和谐思想从而更好的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本文试图以公私权力(利)的配置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公私权力(利)配置的本土、外生资源以及政治基础.阐述和谐与法治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