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88篇
中国政治   133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水银河 《法制博览》2008,(17):15-15
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位女将军、女诗人、女政治家,但却只有一位女状元。古代的女人不是不想参加科举,而是因为历朝历代的法律都规定了科举的性别——男,女人考秀才就是犯法,要吃官司,而且弄不好还要砍脑袋。所以,在科举制度统治中国的前1200年里,一个女状元都没产生过。至于明代徐渭《女状元》中的黄崇嘏、清代女作家陈瑞生笔下的孟丽君等等所谓的女状元,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扯淡。  相似文献   
372.
在今年的三秋工作中,农七师一二七团党委结合四抓四看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团场妇女工作的领导并结合三秋工作,以党的建设带动妇联和女工建设,引领妇女争做时代精神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373.
晚清今文派制义是指光绪中后期出现的以今文经学(主要是《公羊》学)解释四书义的一个制义流派,它是在近代以龚自珍、魏源等今文经学思想家的影响下,随着西学的兴起,以异端面目出现的制义派别。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派制义借《公羊》学的观点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形成了一种社会思潮,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与政治上的维新变法,也成为科举制义的批判者与终结者。  相似文献   
374.
状元卷拾零     
《状元卷》作为稀世珍宝,早已蜚声海内外,回想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作为接待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多次陪同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客人参观青州博物馆,曾数十次有幸欣赏到状元卷。通过探秘状元卷文化,深深地感受到了它在政治思想、文化、艺术方面的魅力,断断续续地听到了一些背后的传奇,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375.
高芾 《法制博览》2009,(20):31-31
丘吉尔说,民主不是最好的制度,它只是“最不坏”的制度。一切制度选择,均当作如是观。科举这东西,就像葡萄,尝到甜头的都不吭气,尝不到的大骂其酸。我们有近百年不用科举,回头比一比,科举的好处真是说呀说不尽。  相似文献   
376.
陈菁 《当代广西》2006,(19):52-53
2006年广西普通高考文科最高分672分,数学(文史)科的最高分——150分的“双料状元”被岑溪中学的伍思睿囊括,这一消息使岑溪、梧州甚至整个广西都沸腾了。谈到2006年的高考夺冠,伍思睿的父母总结是“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养成习惯,水到渠成”。而17岁的伍思睿却幽默地说,“那是因为要上名校的高手们打了一个瞌睡,让我有了机会。”  相似文献   
377.
《法制博览》2009,(21):15-15
考试,自古以来就是国人从小到大必须不断迈过的“门槛”。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在即将落幕之时,诞生了最后一个状元,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378.
“三八”妇女节前夕,由山东省妇联在全省农村妇女中开展的十大种粮女状元评选揭晓,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赵家庄村36岁的农村妇女周广芳以种地3500亩的规模名列10大种粮女状元之首。一个弱女子,竟然能种3500亩地,周广芳的“壮举”引起了笔者的好奇。3月1日,笔者来到了周广芳的家里,与这位女状元聊起了家常。  相似文献   
379.
佚名 《法制博览》2011,(9):43-43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它为什么叫“状元”而不叫别的呢?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恩准,这份状子里的头名当时叫“状头”。这本是朝廷官员在完成例行公事时使用的专用术语。后来人们觉得“状头”太不雅,于是改称“状元”了。  相似文献   
380.
打折的狷狭     
晚清的李慈铭以诗古文词而名著同光年间,他出身进士,却曾花了一笔大钱“补缺”买官,位至御史。 他当御史,也是量才录用吧。他天生一副反骨,敢骂人,更善骂人,更自律特严,曾给自己约法七章:一日不答外官,二日不交翰林。三日不礼名士,四日不齿富人,五日不认天下同年,六日不拜房荐科举之师,七日不与婚寿庆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