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9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89篇
各国政治   89篇
工人农民   223篇
世界政治   30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7篇
法律   2573篇
中国共产党   8475篇
中国政治   8937篇
政治理论   2428篇
综合类   3443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451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428篇
  2020年   552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1415篇
  2013年   1989篇
  2012年   2997篇
  2011年   3136篇
  2010年   3047篇
  2009年   2921篇
  2008年   2430篇
  2007年   1532篇
  2006年   1120篇
  2005年   778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420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深嵌于国家建设、国家治理及国家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全面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内在逻辑,深刻总结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深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9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和人民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土壤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党在实践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中完整系统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新时代,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深入把握习近平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精髓要义,锚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相似文献   
993.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其内在逻辑结构的外部延伸,诠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必须内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构建过程和逻辑结构。劳动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含蕴着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整体。劳动范畴的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生成过程的缩影,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剖析人类社会演进问题的主线。劳动范畴的理论图景是马克思主义逻辑结构的映像,是连接马克思主义各个理论模块的枢纽。因而,劳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内核,为呈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结构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994.
冯灵芝 《群众》2020,(9):26-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守初心”既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又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价值取向、理论品格、行动逻辑等方面,自觉坚持了党性与人民性、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焦庆标 《群众》2020,(9):34-3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要科学把握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市委的新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谋划、高质量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为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和扬州“三个名城”建设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96.
浦玉忠 《群众》2020,(9):40-41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在“战疫”中的重要作用,将“科学防治”贯穿疫情防控工作全过程。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与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南通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抓好学校防疫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战疫”力量和综合性大学的人才智力优势,落实抗疫各项部署,坚决担起服务抗疫大局之责。  相似文献   
997.
季培均 《群众》2020,(20):37-38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文旅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重振文旅市场,激发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如何化危为机,提升产业生机活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这既是推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文旅领域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98.
999.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以矛盾论视角探讨课程思政是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更是扎实推进课程思政落地落实的认知前提。新时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明确其本真内涵,规避认知误区中科学定位,从全体与单体、供给与需求、理论与实践等具体矛盾中把准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以及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等矛盾基本原理,以探赜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路向,切实解决专业课与思政课“两张皮”的现象,推动高校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00.
韩康宁 《理论月刊》2022,(12):94-108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为风险预防原则的实体构造提供了契机。生态环境风险的泛化趋势,使得以往以科技理性为核心的损害预防环境治理取向面临转向选择。国家环境法律规范体系中的预防原则存在象征性立法问题,导致学界针对风险预防内涵的差异性解读。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现已进入立法论阶段,需对科学不确定下的环境风险做出必要回应:在总则中确立包容性的风险预防原则;通过重构环境法律关系,在“权力—职责”“权利—义务”立体结构的指引下,在分则中以“主体+义务+责任”的方式构建风险因应制度,形成体系化的动态环境风险规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