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69篇
工人农民   31篇
世界政治   1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9篇
法律   545篇
中国共产党   807篇
中国政治   1736篇
政治理论   420篇
综合类   58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479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434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姜欣  迟莹博  冯阿芳 《学理论》2012,(15):101-102
通过介绍三维实景数字化模型系统,阐述该系统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三维GIS辅助城市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2.
付松 《当代贵州》2013,(7):38-39
两年前,裕能科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唐兴建第一次踏上遵义湘江河畔,那里还是一片荒地。两年后,迅速崛起的产业园区,让这位来自重庆的企业家感慨不已,"当初选择落户湘江工业园,除了看重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我们更看重遵义这片土地给企业提供的发展空间。"产城互动成就产业新城纵横交错的城市路网,无限延伸着发展的框架;鳞次栉比的园区建筑,  相似文献   
103.
湖北省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作为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会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怎样使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发展道路为很多人所关注。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耦合协调度判断湖北省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湖北省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90-1999年为不协调时期,耦合协调度为负值,2000-2009年为基本协调时期,协调度为正值。2.2009年湖北省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存在地区性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耦合协调度较高,中间水平和低水平地区耦合协调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4.
熊露斐  王智 《学习月刊》2013,(12):10-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始有了新的机遇和生机,农村社会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9年全国进城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如今的偏远农村几乎有60%以上成了"空心村",除了对延续千年的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传统家庭伦理构成巨大冲击外,还衍生出了土地荒芜、村舍闲置、群体留守等相关问题。一、农村空心化的内涵农村空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现象,也叫村落空心化、农村空  相似文献   
105.
半月速览     
《当代广西》2012,(22):4-4
11月5日,自治区政府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北京签署共同推进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统一的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生产更新、集成共享和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广西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6.
燕舞 《新民周刊》2012,(9):80-81
名单列得很长:冯唐、慕容雪村、路内、曹寇、阿乙、阿丁、苗炜、李师江、瓦当、李海鹏、柴春芽、小白、薛忆沩。"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3月3日下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揭晓了。作为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旗下"创新空间"创立于2011年的图书品牌,"铁葫芦"  相似文献   
107.
申海 《新民周刊》2012,(21):93-93
从入口开始,地铁就与大地拉锯开来,上与下的空间形成对流,也留下了玛丽莲·梦露在通风口处裙裾飞动的传世画面。地铁是大都市的象征,地铁见证了城市的繁华,理所应当地承载着运输客流的任务,香港影片《富贵逼人》中的沈殿霞拼命挤地铁的画面  相似文献   
108.
周锦尉 《传承》2012,(9):68-68
当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国家,"熟人社会"里的道德约束,在人口流动性加大中会衰退和弱化——如何在"陌生人社会"增进道德建设,如何把"第三空间"这个相对的弱项变成强项,陆家嘴街道等的创新探索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经济地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类型的有机体,并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水平。经济地域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由此构成了国民经济的统一经济空间。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横跨欧亚两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区域发展千差万别,根据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划分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域,并依据发挥地区优势的原则合理开发和管理区域经济,是俄罗斯几个世纪以来的一贯做法,并形成了其本土化的特色。从经济地理的视角对俄罗斯境内客观存在的宏观经济地域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梳理,可以看到,基本经济区、经济地带和联邦区三大经济地域是俄罗斯组成统一经济空间的基本架构。通过对其形成背景、基本功能及其发展演变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基本经济区作为苏联时期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但正走向式微;经济地带作为二战后崛起的国家最宏观的东西地带关系,西重东轻的格局在悄然发生变化;联邦区作为新世纪诞生的新生事物,也从成立之初以政治为重的基础上,拓展了经济功能。研究三大经济地域在构建俄统一经济空间中的不同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认识俄经济发展的基本地域特征,进而认识其经济全貌。  相似文献   
110.
田静 《求索》2014,(11):110-115
在新古典经济学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成果上,在假设人力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将企业的市场转移成本植入到产业空间聚集演化研究框架之中,研究了人力资本流动及企业市场转移成本对产业空间聚集演化的作用机理与影响路径。研究发现:产业集聚空间演化受人力资本区域流动的影响,而决定人力资本是否流动的动因在于,人力资本迁入地是否能够为人力资本创造额外利润提供尽可能的制度环境与社会环境;企业的区域转移不仅有利于迁入地的产业集聚,还将提高迁出地的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整个经济系统的社会福利;由于市场转移成本的存在,区域经济贸易自由度将减小,进而弱化区域产业集聚能力。这些研究结论将于我们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