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72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85篇
各国政治   222篇
工人农民   627篇
世界政治   8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4篇
法律   6224篇
中国共产党   13422篇
中国政治   13724篇
政治理论   3190篇
综合类   5236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457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643篇
  2020年   566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1055篇
  2014年   3545篇
  2013年   3920篇
  2012年   4334篇
  2011年   3722篇
  2010年   3185篇
  2009年   3314篇
  2008年   4086篇
  2007年   2962篇
  2006年   2315篇
  2005年   1570篇
  2004年   1571篇
  2003年   1845篇
  2002年   1020篇
  2001年   801篇
  2000年   638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市委“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势下,企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城建集团一公司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对政治工作全面融合、进入经济工作的主战场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2.
论迁徙自由     
迁徙自由是人身自由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基本人权,是实现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必要前提。在我国,迁徙自由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实践中逐渐得到肯定的曲折发展过程。限制迁徙自由最直接的表现是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壁垒,尤其公民的就业、教育、社保等一系列的国民待遇均与户籍制度相关,在扭曲了户籍制度原有功能的同时引发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其中受损害最大的是我国的9亿农民,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全体国民共同关注的焦点。为切实保障人权、促进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文明,将迁徙自由重新入宪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23.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努力推进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现代化并不是自发的,需要我们自觉地“推进”。批判精神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效用在于,促进人的独立人格的形成;人的能力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4.
《人事天地》2006,(6):8-8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不久前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做好军队干部转业安置工作,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适应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变化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深化转业安置政策调整改革,探索符合国情军情的军转安置新路子,以求真务实精神抓好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125.
张秀明 《工会博览》2005,(14):62-62
通州市政管委工会拓展工会组织服务领域,使工会工作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真心拥戴。  相似文献   
126.
格式条款的产生 ,是对合同自由的异化。对格式条款的规制 ,是实践合同正义的必然。我国目前正在起草民法典 ,检讨现行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立法之不足 ,更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7.
沈晓阳 《探索》2002,1(1):55-58
马克思“有个性的个人”概念主要包括三层涵义普遍的个人、完整的个人、自由的个人。马克思思考“有个性的个人”的主要方法论原则包括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决定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有个性的个人”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关系决定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改变社会关系并因而进一步改变和完善人的个性的辩证过程。而推动这个过程发展的主要是个体与类的矛盾、劳动与异化的矛盾、自由与必然的矛盾。社会主义为这些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历史条件,并将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而使这些矛盾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8.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社会主义实践上 ,开拓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 ,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思想理论观点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典范。邓小平的创新实践是与其科学实践精神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9.
1922年9月,安源路矿罢工胜利后,工人们提出要给刘少奇每月200元银洋的薪金,但他只要了每月15元的生活费。他说:“共产党人不是为了金钱,而是要让天下受苦的人得到解放;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生活不能高于人民,贪图享受。”周恩来:“不能搞特殊化”1963年1月,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专程来到苏州,看望养病的陈云。总理当天就要离开苏州,接待人员准备了一些“苏式糖果”送给他。邓颖超立即要随行人员付钱。当知道这些糖果是仅按成本收价时,总理就一定要按市场价把钱补上,并且严肃地对接待人员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  相似文献   
130.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经济伦理精神的理性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调节经济活动的三种手段,指出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批判继承儒家美德伦理和西方契约伦理两种思想资源,提醒人们要慎重对待伦理精神的“国际接轨”,最后呼吁要充分发挥企业界、政府、学术界在经济伦理精神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