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44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1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7篇
法律   307篇
中国共产党   533篇
中国政治   805篇
政治理论   276篇
综合类   4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枫 《理论前沿》2005,(14):21-22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加快城市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建立有效的社会流动机制,使较低阶层的社会成员有机会向上流动,从而缓解社会矛盾,再通过职业身份的调整,使以蓝领为主体的职业结构变为以白领为主体的职业结构;调节收入分配政策等等,都是促进中等收入阶层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2.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精英文化在经过了一段极度低迷时期后,一些不甘于此的人文知识分子精英,开始了世纪之交的精英文化的拯救行动,从人文知识分子觉醒和蜕变,经人文精神的挽救,到重建中国知识分子公共性,这条连接两个世纪的中国精英文化自我救赎之流持续不断且绵延至今,成为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可以预见。随着精英文化自我拯救的深化,其振兴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3.
精英流动与社会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苏明  金迪 《唯实》2005,(4):50-52
考察社会制度同精英之间的相互建构的关系,通过借用资本及稀缺性概念,分析精英的流动机制,研究精英在社会制度下如何循环,社会制度如何在精英的流动中建构,从而对能使社会结构保持动态平衡关系的要素做社会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24.
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政治学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间阶层的崛起是现时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最显著现象之一,必然会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时下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其经济社会影响,其政治影响却常常被忽略。实际上,中间阶层于政治稳定、政治民主、政治认同均有极其重大而积极的作用,但是要使这种积极作用有效的发挥,关键要靠政治整合,尤其是制度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25.
社会阶层分化对党的执政基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变迁要求我们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工作中转变理念,从“在阶级对抗中找同盟”的思维转变到“在阶层和谐中求共赢”的思维。中国目前社会各阶层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争夺生产资料占有权的阶级关系,作为阶层而存在的各社会群体,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阶层分化导致执政基础更加复杂,表现在:原来的两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的同质性特征越来越弱,异质性越来越强,分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阶层位序排列与传统的阶级位序排列有比较大的差异,一些阶层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有些错位;阶层分化中的阶层利益冲突初步显现,阶层的心理隔阂初现端倪。应对阶层分化,巩固执政基础,必须掌握阶层分化态势,控制阶层分化中的利益冲突,通过制度改革保障阶层边界的开放性,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防止产生阶层心理对抗,构建阶层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26.
从精英主义看法国高级公务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英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中的一个主要流派,虽然精英主义理论也遭受了许多批评和责难,但 它能提供分析上的准确性和经验上的参照物。  相似文献   
27.
当前,我国社会流动出现了阶层“内卷化”现象,严重威胁正常的社会流动与和谐社会的建构。为此,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流动中出现的阶层“内卷化”现象,并就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现象作了初步探讨。最后,文章提出了若干破解阶层“内卷化”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8.
刑事责任概念的空洞使其连接犯罪与法律后果的桥梁作用呈现虚置化状态,无法实现出罪之功能。程序出罪将有罪归于无罪,其实体法依据即为刑事责任的排除。刑事责任独立于阶层犯罪论体系的责任阶层,其考察对象为情节综合体,应确立实质、动态、反向的刑事责任观。刑事责任出罪的理念基础在于预防刑对责任刑的调节和需罚性的丧失,具有坚守犯罪构成的“质”性判断、聚合实体要素并以责任分配和责任消弭模式考察归责分配的意义。应建构层次性的刑事责任出罪路径,以不起诉制度的类型优化和范围拓展重塑裁量出罪体系,完善司法解释出罪规范以实现特定情形的程序出罪,加强个案裁判的实质审查以畅通疑难案件出罪渠道,由此实现立法入罪与司法出罪的有机统一,助力实现中国式犯罪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9.
主客观阶层不对应问题由来已久,本研究提出从身份到阶层的路径,并从标准和认同两个角度进行探讨,通过CGSS2013的数据发现,主客观阶层不对应,不仅与低位的身份认同和中低位的阶层认同有关,也与客观分层标准与主观分层标准不对应有关。绝对客观指标更能解释主观身份,而相对客观指标更能解释主观阶层。此外,客观身份通过主观身份间接影响主观阶层,制度结构的调整可以改变身份认同乃至阶层认同。作为客观阶层地位的主观反映,对主客观阶层不对应问题的进一步阐释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国民社会心态的认识,增强社会凝聚力。  相似文献   
30.
试论转型时期城市"农民工"阶层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民工是一个既缺乏保护又缺乏约束的弱势群体 :进城就业面临着种种人为设置的门槛 ;在同城市劳动者竞争中面临行政性和市场性的双重歧视 ;缺乏劳动、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待遇 ;难以公平地享受应有的城市社会福利 ;日常生活受到群体性的偏见与歧视等。改进的主要对策是 :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培育并完善一体化的城乡劳动力市场 ;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纠正对农民工的群体性偏见与歧视 ;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 ,增强其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