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逢年过节,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发红包,这是一种传统习俗。企业效益好,年终给职工发点红包,也属正常。然而,不知从何时起,“红包”风靡官场,成了官场的幕后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32.
盛励 《群众》2014,(2):68-68
<正>逢年过节,各级党委政府都会安排专项资金开展"送温暖"活动,向困难群众发送慰问金、食品、衣服及其它物资。尽管钱物不多,但却常能真正起到"雪中送炭"的功效,是党和政府保持优良作风、关心弱势群体的一面镜子。不过,有些领导干部和媒体常常把这种"送温暖"活动说成给困难群众"送红包",细细品来,味道就变了。倘若只是把将"送温暖"说成"送红包",作为生动的比喻,尚可理  相似文献   
33.
《党课》2011,(3):78-78
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廉洁重庆”建设,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收送“红包”、超标准使用公务车、违规经商办企业的纪律规定》(简称“五条规定”),针对公务人员收送“红包”、违规配备使用超标公务车、  相似文献   
34.
在一些地方,信访工作跑偏走样,五花八门的“非正常息访”不断涌现,尤其是“花钱买稳定”成了较为普遍的选择。特别是在敏感时期,人盯人、陪吃喝、塞“红包”、免费旅游,用在上访户身上的手段可谓花样翻新;软的不好使,就来硬的,进行截访,或办“学习班”限制自由,等等。据有关人士透露,现行信访体制下,各级政府对信访的人力、财力投入是一个无底洞。然而,令人不愿看到的是,在一些地方,花了钱并没有买来稳定,反而引发了新的或者更为频繁的上访。  相似文献   
35.
10万余人主动上交“红包”及购物卡、涉及金额5.2亿元,查处2550人,涉及金额2.5亿元。日前,在持续一年多、正进入收尾阶段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张中央首次晒出的“红包”整治清单引发关注。  相似文献   
36.
医疗红包是道德、社会问题,也是法律问题,针对产生医疗红包的体制原因、道德原因和法律缺陷,要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确立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全面追求公益,全心全意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推动分配制度、财政制度、医疗制度的配套改革,提高医生的道德水平,并依法界定医疗红包的贿赂性质,明确法律责任,有违法者一追到底。  相似文献   
37.
《人大论坛》2012,(12):36-39
9月5日《重庆晨报》报道,近一年半来,在綦江公交车上。给一位80多岁的老人让过座位的人,都会收到老人回赠的一个红包红包里除了2元崭新的纸币,还有一张印有感谢话语的卡片……  相似文献   
38.
别让春节变“春劫” 花钱如流水,春节变“春劫”,过年真不易。因过年而“叫苦不迭”,主要是因为人情压力山大。长辈、晚辈都要给红包,走亲戚要带礼品,同学聚会,请客吃饭……举手投足离不开人情二字。当然不能简单地给人情下一个“好”或“不好”的结论。重人情,尚礼仪,礼尚往来,传递情谊,本是我们一个淳朴的传统。然而,当人情变成了“债”,不见了人情只剩下“红包”的时候,又还有多少意义?  相似文献   
39.
《先锋队》2014,(4):7-7
新加坡人过年送红包有不少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门道讲究。一般来说,红包是由长辈送给晚辈,已婚的送给未婚的。至于已成家立业的子女,则要反过来送红包给家中长辈表个孝心。对送给自家长辈的红包,新加坡人一般都会包得丰厚些,钱数还会用8结尾。那么,  相似文献   
40.
19□吴武权郝宝民99年12月的一天 ,当丹凤县人武部副部长杨景太推开他虚掩的办公室屋门走到办公桌前时 ,发现桌上放着一个用红纸裹着的小包。打开一看 ,里面是一沓崭新的百元大票。他想 :目前正值征兵期间 ,这红包保准是应征青年送来的 ,但这个红包万万收不得。杨部长连忙将红包送到了三楼的政工科 ,让政工科查找红包的主人 ,尽快将它退回。这只红包的主人既没有留下地址 ,又没有留下送包人的姓名 ,到哪里找这个送包人 ?为找到红包的主人 ,政工科的同志们召集各乡镇武装干部通报这一情况 ,让他们在应征青年及家属中寻找送包人 ,县人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