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张颐武 《前线》2016,(4):91-91
正每逢春节,与"过年"相关的话题总是全民关注的热点。猴年春节,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话题——手机上的红包大战。不仅有更多互联网公司加入到发红包的行列,发红包的玩法也增加了更多的传统元素,比如与"福"有关的新玩法、说吉祥话抢红包等等。连互联网这么有科技范儿的领域都开始注重传统年俗,可见"年"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中国人的"年",来自农耕文化。《说文解字》说  相似文献   
82.
潘多拉 《民主》2005,(2):42-42
“各位市委书记、市长同志们,在红包问题上要警惕啊,不要以为那是红包,那里面包的是毒药啊……有人说不收红包有点不讲人情,我说就是要不讲人情,你对他一个人不讲人情,体现的就是对群众讲人情。”日前,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在一次工作会上再次强调,年终岁末要警惕送礼风,领导干部坚决不准收受红包(见2004年12月25日《天府早报》的《“红包里包的是毒药”》)。  相似文献   
83.
商业贿赂犯罪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政策上治理的重点。对于这种犯罪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犯罪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对这种犯罪准确惩处,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发生。本组笔谈共有6篇文章,分别从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基本思路、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与立法、商业贿赂犯罪的客体解读、临床医生收取红包行为的性质、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及商业贿赂犯罪的侦查管辖与证据效力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84.
医疗行业存在的红包现象,不是医疗行业的独家问题,而是当今社会的普遍存在。治理红包不仅需要医疗部门的持续努力,而且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治理,以此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从而逐步净化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5.
作为一项惠民措施,对于车主而言,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措施无疑是一个利好的“红包”。但是一项利好政策的良性推动,  相似文献   
86.
郭文婧 《农村青年》2013,(12):54-54
11月13日,安徽省宿州市委书记、市长等34名市级领导带头签订“杜绝红包现象,纯洁人际关系”承诺书。11月14日,该份有34名市级领导亲笔签名的承诺书登上宿州市委机关报《拂晓报》。  相似文献   
87.
李伦 《党建文汇》2011,(10):13-13
为应对通胀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香港今年7月耗资385亿元向18岁及以上永久居民每人派发6000港元红包;8月30日,澳门拿出约17.89亿澳门元向居民发放今年第二次现金补助。  相似文献   
88.
“红包”     
黄胜 《党员文摘》2006,(8):33-33
年底,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合格,每人多发一个月的工资。为显得喜庆些,我自作主张,将每人的工资用红纸包好。果然,大家来领工资的时候,个个喜笑颜开地说:“哇!发红包啦!”  相似文献   
89.
青参 《今日广西》2008,(8):57-57
在华人文化圈中,农历新年分发“红包”的传统由来已久。但正月初九这天,新加坡政府给自己的国民发了一个相当于43亿元人民币的大“红包”,这在华人社会引起热烈反响,香港特区政府表示要依样画葫芦。  相似文献   
90.
胥健 《廉政瞭望》2004,(9):27-27
从对各地近几年查处的领导干部适规收受钱物案件分析,领导干部收受钱物行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收钱送物的数额不断增大有的领导干部官职不大,收受数目却十分惊人渠县建设局原局长徐立奎担任房管所长时,经查证收受的礼金就达30余万元。二是收钱送物的范围相对集中送者有的放矢地主攻关键岗位、关键人物,尤其是单位“一把手”,以达到“面小量大效果好”的目的;收者不再是来者不拒,而是谨慎选择收受那些所谓信得过、靠得住、日后暴露或揭发可能性不大的送礼者所送的钱物。三是收钱送物的手段更加隐蔽,送者由到领导干部家里、办公室送钱逐步发展为到茶楼、酒店、外出学习考察地等隐蔽场所送存折、股票、购物券等,有的还采取无需与领导干部直接接触的给领导干部手机充值、交保险费、买住房、送领导干部子女出国等方式进行、四是收钱遂物的借口日渐繁多送的有借口,收的有理由,看似“人情世故,礼尚往来”,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