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55篇
工人农民   66篇
世界政治   1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6篇
法律   379篇
中国共产党   1119篇
中国政治   1099篇
政治理论   558篇
综合类   3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606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41.
中国式加班     
《廉政瞭望》2014,(16):78-78
拉面说:想成功,得有人拉一把。饺子说:脸皮不能太薄。窝头说:还是留个心眼好。蟹说:一辈子只能红极一时。豆腐说:关键阶段,需要点化。虾说: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啤酒说:别急,总有让你冒泡的时候。面包说:渺小时,比较充实,伟大后,觉得空虚。油条说:不受煎熬,不会成熟;总受煎熬,会成为老油条。  相似文献   
142.
143.
吴亮的这部私人传记则让我们得以知晓那段属于七十年代的心灵往事。“昨天在文字中生动地复活,让今天的人和昨天对话。”  相似文献   
144.
文雅 《法国研究》2012,(4):65-68
当笔者在法国进行文学教学研究的时候,发现论证法和图像阅读这两个对我们来说崭新而有趣的概念,在法国文学教学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试图分别介绍这两个概念,并探讨它们如何在中国的法语文学教学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5.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中华大地迅速掀起学习雷锋、争当雷锋的热潮。49年来,雷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举国上下家喻户晓,始终成为我们爱戴和敬仰的人物;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耸立的灯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  相似文献   
146.
江迅 《新民周刊》2012,(38):20-20
台湾诚品的来临,并不等于香港阅读年代的回归。香港诚品书店开张,50天了。开一家书店,在当下社会不那么容易;开出特色,开出名堂,更需要理念支撑。在台湾地区,大凡关注精神生活的台湾人,要去逛诚品书店,总是说"逛诚品"而没有人说"逛书店"的。1989年,台湾诚品书店创办,23年来,名满天下的诚品,在台湾有了34家复合书店、...  相似文献   
147.
姬建民 《党课》2012,(5):108-109
曾听一位领导同志说,一个干部要无愧于党的嘱托与人民的期望,就应审时度势地转换职务身份,在谋事上“升三级”思考问题,在干事上“降三级”抓好落实。仔细想来,此言极是。  相似文献   
148.
段子     
《廉政瞭望》2014,(4):79-79
为何飓风通常以女人的名字命名甲因为飓风来临时,只是温柔地撒野,但是飓风离去时,却带走了你的房子和汽车。  相似文献   
149.
王宏海 《新东方》2013,(1):52-55
孔子认为仁是人自身的本质规定,表现为"仁者人也"和"仁者爱人"两个方面。以仁为本就是用"仁性"定义"人性",人性与物性有相同的一面,但是这不能定义人的尊严,也不能支撑人为万物之灵的圣神性。只有用"仁"定义"人",人才能够称其为社会人、道德人和政治人。《孝经》之开明宗义章"始于孝亲,终于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与《左传》"三不朽"之立德、立功、立言共同构成了以仁为本的内涵。通过对儒家经典以仁为本的多重印证,认为以仁为本的理论具有普世价值,在儒家文化圈,仁为立身之本、立国之本,是儒家治世的本质内涵,也是儒学演变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0.
反思与学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反思能使学习者不断地回忆、思考,把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跟自己原来的学习目的与计划进行对比,在回顾、总结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反思又能使教师不断探究与解释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