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84篇
中国共产党   224篇
中国政治   350篇
政治理论   73篇
综合类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湖北宣传》2007,(1):F0003-F0003
梆鼓,曾是神农架先民护秋安夜时用来驱赶野兽,保护庄稼的响器。后来,梆鼓成了神农架人用以传递爱情、倾诉心声的信物。随后,梆鼓又成为神农架人在喜庆的日子里擂动情绪、  相似文献   
152.
丘逢甲是近代台湾省籍爱国志士。1895年清朝政府甲午战败割让台湾时,丘逢甲高 举抗日保台义旗,率义军与侵台日军殊死战斗,失败后内渡,此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并写了大量的爱国诗。丘逢甲其人其事其诗表现了极为可贵的爱国统一思想。80年代 以来,海峡两岸均多次举行丘逢甲学术研讨会,丘逢甲成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 汇合点。研究丘逢甲,有利于增进海峡两岸对文化、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有利于反对 “文化台独”。  相似文献   
153.
毛泽东是20世纪在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军事家、政治家,同时又是对中华民族新文化建设作出独特贡献的文化巨人,是中华民族现代新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推进者.毛泽东同时具有思想家、著作家、诗人的品质,从而取得了与政治、军事并驾齐驱的文化成就.毛泽东在"思"、"诗"、"志"、"事"四个方面铸就和塑造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不朽灵魂、崇高品格,高扬了代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进步的历史要求的坚韧意志,规划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模式和指导方针,开拓了新文化的建设大业.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对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里所创造、倡导、坚持的思想、精神的背离,因而不能以此抹杀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巨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4.
    
吴帆 《今日海南》2006,(4):48-48
记得最早读古诗,也就是孩提时代,套用一句流行语,那时还根本不懂诗词。时光匆匆,岁月荏苒,年过不惑再读古诗,再体会其中的意蕴,乐在其中的享受如同夏日之饮甘饴,寒冬之有温暖的阳光。一日读杨万里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诗人笔下是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下山,在诗人眼里充满了情趣,富有韵味,虽说的是行路,但同时也比喻人生:人生的旅途中,也犹如踏入十万大山,步步艰难险阻,刚刚克服了一个困难,度过了一段逆境,新的困难又在前面等着,容不得丝毫的松懈和麻痹大意。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5.
唐朝诗人元稹和李商隐 ,尽管他们所处的年代相近 ,但他们的悼亡诗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表现在艺术追求不同、选材角度不同、写作技巧不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6.
有为录     
《上海支部生活》2007,(2):45-45
小区里的高产“诗人”; 77岁的邹成友,是大众交通集团的离休干部,他的爱好是写“诗”。邹老伯自离休后开始大量写诗,至今已写了10万多首,上海市总工会沪东工人文化宫等单位为其义务出版诗集25本,收入他3万多首诗歌。 身边的“红色经典收藏家”。  相似文献   
157.
诗乐辨异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诗教与乐教是两种非常重要但又存在差异的教化方式。诗教侧重培养人的社会性,而乐教把目光集中在了人的主体性的构成上;诗教以道德的说教来实现目的,乐教则将潜移默化作为自己的手段。对二者进行详细的区分必有助于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58.
古今学者对孔子删诗说的论争,其分歧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孔子删《诗》说的源起与生成,二是最早否定孔子删《诗》说的是何人,三是孔子删《诗》说可信与否的具体辨析。根据现存文献资料,此说的最早提出者是司马迁,最早的否定者是孔颖达。从古诗三千之数、孔子编选取舍的标准、季札观乐等角度考查,孔子删《诗》说可信。  相似文献   
159.
禅意也是一种诗意。中国诗歌在唐代达到顶峰,同时也是禅诗不鸣惊人之刻。越来越多的禅僧加入到诗人的行列,对诗歌是一个福音。从那个时候起,以诗人禅,以禅入诗,已经普遍。如果说,诗歌是一种土壤,是一种天空,禅意可能就是某种生命的种子,是某个生命的翅膀。它不是无物,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有厚厚的积淀,本自天成。它使得诗歌在这里衍生成出了一种活脱空灵而又机趣天成的意趣来。  相似文献   
160.
李动 《人民公安》2006,(13):37-37
我与邓丽君有缘。首次听到她的歌,我的心就像泡在清澈的水里一样,温柔陶醉。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是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我在山东济南机场当兵,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在军营里听惯了雄壮激昂的革命歌曲,突然听到录音机里传来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我就像身临如诗如画的仙境里。从此,我一有空就打开那个饭盒子录音机陶醉在邓丽君的世界里,躺在床上捧一本心爱的书,许多名著都是伴着邓丽君的歌声读完的。尤其是晚餐后,我有一个人去田野散步的习惯,带上录音机,漫步在乡间小径里,边欣赏火红夕阳下的田园景色,边聆听邓丽君的天外来音,那实在是享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