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84篇
中国共产党   224篇
中国政治   350篇
政治理论   73篇
综合类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林良多 《法制博览》2011,(12):76-76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退休华裔物理学荣誉教授林良多(Duo-Liang Lin)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首英文诗《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随后在互联网上热传并引起中西方网友热议。这首诗表达了许多美籍华人长期以来内心的压抑和愤慨,  相似文献   
172.
中国象征主义诗歌是中国新诗创作流派中的一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为代表的初期象征派,到30年代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短短几年,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  相似文献   
173.
诗是否可译,争论由来已久。不少中外学者都提出过不同观点。无论从"传神达意"还是从"形式音韵"看诗的翻译的确很艰难。然而,诗并非不能翻译。通过对优秀译诗赏析,从诗的翻译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辩证统一的角度,我们对诗的可译性问题可以出"诗难译,但可译"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4.
柏拉图在其对话录,尤其是在《伊翁》和《国家篇》中提供了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对诗歌的评价。而对柏拉图在相关文本中对于"神"这一概念的使用的考察,不仅消解了文本中的这一矛盾,而且也揭示了柏拉图真正的目的在于一步步降低诗人在城邦中的地位,并最终确立哲学对于诗歌的统帅。  相似文献   
175.
苏东坡,北宋一代文学巨匠,他的作品一直是后代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对象,并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则另辟其径,择取苏东坡的部分民俗诗为代表,试图从民俗学的视角去探析其诗歌背后相关的民俗文化及内涵,从而感受其中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民情,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诗与生活,诗人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6.
很多年后,教授程千帆依旧记得求学时那精彩一幕:他有天到老师胡小石家里,胡小石正为学生讲读柳宗元的七绝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讲着讲着,胡小石便捧起书吟诵起来,念了一遍又一遍。五六遍之后,胡小石把书一摔,说道:“你们走吧!我把什么都告诉你们了!”  相似文献   
177.
苏轼(1037-1101),宇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为文纵横恣肆,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歌题材广阔,清新雄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风豪迈,以诗入词,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工书善画,在书法史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相似文献   
178.
王维从小尊佛论道,身边道友济济,喜山水清音,好寻隐之游.他的寻隐诗多以自身为行动主体,以拜访僧人禅师、佛寺隐居为对象,其间描绘寻隐途中的山水风光,寄托自己对生命的多重体验和思考,形成一种主体明确、路径鲜明、目的性强的寻隐模式.他的寻隐诗通过隐者形象的塑造、山水风光的描摹以及佛教典故的融入而体现出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179.
杜甫适秦州期间创作的 10 0多首诗歌 ,既是其整个诗作中的一座非人工的丰碑 ,也是诗人留给后世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本文试图用意象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对杜甫秦州诗意象的美学特征及其成因做一番探讨 ,以提高人们对杜甫秦州诗美学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0.
自19世纪末期开始,以至包括整个20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诗化哲学的潮流.尼采以非理性主义为引导,把哲学第一次牵入诗的领域;海德格尔则用诗来澄明存在,在存在-思想-语言的逻辑延续中寻求到了诗的位置;德里达更是通过对隐喻的阐释,使哲学和诗学圆融贯通.诗化哲学进程是在对传统哲学的否定中而展开的,它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引起了哲学及其表征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