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84篇
中国共产党   224篇
中国政治   350篇
政治理论   73篇
综合类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孔凡章先生被同辈和晚辈尊为“孔老”或者“凡老”,我随着叫了许多年。孔老祖籍四川,原是四川省围棋主教练,女儿是有名的围棋国手孔祥明,外孙孔令文(原名聂云骢)承围棋之业,大器早成。孔老1987年2月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寓居京华。他诗词、书法俱工,遐迩驰誉。我与孔老结识是在1994年,大概是中秋节前后,我贸然去他家中拜访,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与孔老的交往持续了五年,到孔老家里去过不少次,在孔老家吃饭也是很平常的事。孔老待人热情,但善于把握分寸。他经常出题命来人当场做诗填词,即使吃饭也必“行令”,如“飞花令”等,肚子里没有千首…  相似文献   
92.
海子是一个坚守浪漫主义精神的诗人,他强调用诗歌来拯救世界,强调诗歌启迪人生的神圣使命,不为世俗的物质欲望和琐屑所左右。他还有一个伟大的史诗梦想,希望能创造出不朽的我们民族的集体的大诗。  相似文献   
93.
踏青诗语     
“东湖春畔柳丝长,满苑飞花乱夕阳。何处祓除女儿散,来过流水郁金香。”这首题为《上已看花次韵》的七绝,系明代“四杰”之一杨基所作。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动人画卷;后两句叙事,把我们带入上已(一种旧俗节日)的踏青场面。  相似文献   
94.
最近,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指导小组办公室请我在今年的深化拓展活动中,为全省组工干部推荐几本书.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需要,开一份书单很难尽如大家的意愿.我仅结合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组工干部的知识需求,选择了15本书,供参考(推荐书目见右).  相似文献   
95.
中国古代诗评历代有“诗无达诂”之叹。其实,古代文论中“知人论世”等观点推之极端,有将艺术与历史等同之弊。因作品艺术手法的不同,或读者自身审美经验的参与,艺术欣赏中出现的“诗无达诂”现象不止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情理中事。  相似文献   
96.
(七) 下午做了几个翻译,很顺利.因心里一直想着黄燕,所以临下班黄燕过来的时候,我的眼前像突然出现了一轮太阳,又明亮又温暖.我迫不及待地向她报告道:"我已经上班了!"  相似文献   
97.
《萨迦格言》是一部在我国西藏地区流传很广的哲理格言诗,它不仅在藏族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藏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其中蕴含的伦理思想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被表现出来,为藏民族深深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98.
作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蒙古族诗人和诗歌评论家 ,法式善所撰《梧门诗话》具有不容忽视的多方面的诗学价值 :论诗主性情 ,重创新 ,对袁枚的“性灵”说既有所张扬 ,又有所修正 ;评骘清诗无门户之见 ,公道持论 ,时见精彩 ;对吴伟业等人长篇纪事诗的充分肯定和对众多女性诗人的高度评价亦具卓识。  相似文献   
99.
胡遂  曹梦晶 《湖湘论坛》2010,23(1):82-86
王维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诗佛",其一生的文学作品中,对闲适生活的吟咏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并且形成了其独有的恬淡空灵的特色,究其缘由,与其对佛教的深刻造诣分不开。本文试从其闲适诗与佛教的交汇之处,浅谈王维的"无念"、"无相"、"无住"的禅宗思想。  相似文献   
100.
刘汉民 《党史文汇》2007,(12):20-23
将已有的诗改动一下,使之成为另有含义的一首诗,叫做“剥皮诗”。 剥皮诗,表面看去,是制作者借助原诗以表达己意,似乎有点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的意味,实则也可以说是创作,是很灵动、机智的一种创作。如将剥皮诗与所剥原诗对照品读,会别添一番诗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