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7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北川复活     
《小康》2011,(2):62-63
新北川,在2011新年后崭新亮相。从绵阳过去,进入安县,安县的尾部,便是划给了北川的新县城,距离北川老县城23公里。安居房、永昌河景观建设、禹王桥、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羌族文化街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新北川人的入住。  相似文献   
62.
走进北川     
世界瞩目、举国关注的汶川地震后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北川新县城,通过规划设计者和建设者们的艰辛努力,一座承载着希望和梦想,羌族文化特色浓郁、山环水簇、建筑精美、热闹繁  相似文献   
63.
龙大轩 《思想战线》2002,28(6):107-111
羌族法文化发端于四五千年前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其中包括有:1 以"杀人偿死"为代表的刑事规范;2 以"同姓不婚"为代表的民事规范;3 以民主议事会"尔母孜巴"为代表的程序性规范。由于古羌是中华先民中的主要部族,又是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民族,其法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也展示了中华法系早期雏形的大致构架。  相似文献   
64.
这里是华夏之根。 繁衍生息于河湟的古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支,而延续了干百年的昆仑文化.支撑了华夏五千年的精神脊梁。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民族伟力的图腾.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华大地上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5.
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足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他们自称“尔玛”或“日玛”,意思是“本地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奠基者大禹就是羌人。  相似文献   
66.
羌族宗教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近代科学体系研究羌族宗教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走过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羌族宗教经过国外学者的初步研究和国内学者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的开拓性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成熟期,并实现了搜集、整理原始宗教资料的目的.目前,羌族宗教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期,从比较研究阶段发展到了多学科研究的高度.  相似文献   
67.
任祥道 《学理论》2009,(19):62-63
羌族传统民居历史悠久,具很高的科学研究与文化旅游价值。但其自身也存在通风采光差,抗震性能弱等缺点。本文分析了羌族传统民居“5·12”震损原因,提出了抢救保护措施,指出了在羌族传统民居灾后科学重建中,如何既要达到抗震设防的目的,又要传承传统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8.
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以羌族为个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民族旅游得到了极大发展.民族旅游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强化着地方民族的文化认同.文章以羌族为例,通过对羌族旅游开发引起的相关文化事项变化的探讨,揭示了在民族旅游这样一个场域中,地方如何在中心与边缘的互动中,如何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如何在协调现代性与传统性矛盾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本族文化认同强化的.文章试图要证明以下现点,即:文化认同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文化认同是中心/现代性与边缘/传统性对抗的产物;文化认同是一个权力与利益多向调控的结果.是外在力量、内在力量二者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9.
陈宇航 《法制与社会》2012,(31):235-236
羌族文化是羌族生活智慧的结晶和人文成就的体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遭受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加之2008年的5·12大地震,羌族文化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险。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的汶川萝卜寨、茂县黑虎寨、北川吉娜羌寨、安县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主要内容包括羌族地区文化民俗现状,地震对村寨的破坏、村寨的文化保存状况、村民对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想法等。试图在理论上从法律的视觉来阐释羌族文化,揭示羌族文化的现状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合理保护羌族文化。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间的关系入手,强调了羌语对羌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并依据加拿大以语言为核心开展文化保护的经验,提出在羌族地区要处理好羌语和文化保护整体性间的关系,应以羌语保护为核心来进行羌族文化生态实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