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216篇
中国政治   300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6月的北国冰城哈尔滨,天蓝水碧,绿树花红。6月14日晚,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经营代表,欢聚在美丽迷人的松花江畔。夜色中的太阳岛微风拂面,华灯初放,乐曲悠扬,一派夏日北国秀美风光,充满了喜庆欢乐的气氛。  相似文献   
12.
吉炳轩 《奋斗》2012,(5):3-12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走符合龙江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建设“八大经济区”,大力实施“十大工程”,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奋力谱写全省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6月的浙江大地,风和日丽,夏收夏种正当其时。一幅描绘浙江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靓丽画卷,展现在全省人民面前。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现实的物质力量和价值追求是形成"美好生活"的基础。"美好生活"的提出直接地为改革发展实践指明了道路,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为全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毫无征兆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又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发展创新,其演进逻辑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如期建成全面小康贡献卓绝,它历史性地解决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与坚实的物质保障。全面小康不是经济小康,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体系,它在超越传统实证主义发展观、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民与法治》2013,(15):56-56
王尚新在而立之年创建了香河三强实业集团,从规模养殖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现在下设养殖块、公用事业板块、置业板块、金融板块、中商国际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等五大产业板块的综合性实业集团。  相似文献   
17.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谱写新时代青海更加出彩新篇章,更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文明创建硕果盈枝,文明新风浸润心田,公共空间和谐有序,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移风易俗深入民心……如今的青海,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8.
19.
国家凝聚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质、精神、政治、文化、安全需要是国家凝聚力的形成源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五方面需要是国家凝聚力增强的动力,源泉和动力辩证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牢固树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理念,善于发现人民需求的新变化,掌握满足人民需求变化的主动权,全面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国家凝聚力才能实现全面增强。  相似文献   
20.
美好生活是解读中国的当下与未来的关键词。理解何为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何以实现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马克思的美好生活思想是理解当代中国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维度。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私有制度、异化劳动、资本统治是制约美好生活的三重桎梏。要真正实现美好生活,必须以满足现实的人的需要为起点,以构建自由人联合体为手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解读马克思的美好生活思想,有助于指导当下中国的美好生活实践与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