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226篇
中国政治   315篇
政治理论   68篇
综合类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论述,深刻揭示和把握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及其在分配中的主要矛盾,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关键之处,指明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并为近些年来的公平与效率之争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252.
漫话孝道     
时光 《学理论》2008,(21):96-96
◆我最痛恨两类人,一类是对自己的祖国说三道四甚至漫骂,瞧不起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人;另一类是不孝养自己父母的人!这两类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不论自己的国家多么穷,都应该爱国;  相似文献   
253.
《云南人大》2007,(5):1-1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改变着世界。劳动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展现着劳动的价值、塑造着劳动者美好的形象。尊重劳动创造首先是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最重要的是尊重其劳动创造.尊重劳动者对社会的一切服务。尊重劳动创造,鼓励劳动者在创造社会财富和美好生活中展现和丰富自身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实现自身的进步。  相似文献   
254.
《当代党员》2007,(4):10-11
一位网友在他的博客里这样写道:“记得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长辈所说,我时时刻刻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生活,这一点在好多地方已经实现了。再一个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到1980年实现农业现代化(或者是农业机械化)’,我不知道这个说法准确不准确,但我确实有这个印象。我从小就在等,就在盼,盼着1980年快点到来,亲眼看一看‘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到底是啥模样儿。可到了1980年,没有人再提起这个事……转眼又过去20多年了,我知道‘农业现代化’还远远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255.
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毫无征兆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又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发展创新,其演进逻辑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如期建成全面小康贡献卓绝,它历史性地解决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与坚实的物质保障。全面小康不是经济小康,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体系,它在超越传统实证主义发展观、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56.
《中国司法》2011,(7):6-6
法律是有灵魂的,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望,是一个时代的人们所追求的价值的载体。我国的法律承载着当代中国人民的梦想和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的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当代中国核心价值的论述。  相似文献   
257.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共享发展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必须以社会主要矛盾为新依据,必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辩证运动及其引起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分别构成了共享发展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和现实依据。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应赋予共享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目标,应坚持通过共享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58.
德性是美好生活的内核,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基质,和谐是美好生活的目标。具体说来,德性生活是美好生活的应然存在,德性涵养是美好生活的价值应然,道德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美好生活的终极关怀;从自由的"目的""权利""能力"三因子看,"类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基础条件,"社会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个性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内在根据;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的和谐是全面和谐、人本和谐、动态和谐,全面和谐是美好生活的必然追求,人本和谐是美好生活的审美需求,动态和谐是美好生活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259.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是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对于强化勤俭政德、培育高尚品格、开创美好生活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应着力于提高决策领导能力,减少决策性浪费;建树绿色发展方式,降低消耗性浪费;倡导简约生活方式,抵制挥霍性浪费。新时代卓有成效地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必须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落实具体对策,切实强化党的领导,细化政策举措,优化个体志趣。  相似文献   
260.
美好生活充分展示出人民需要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这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美好生活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用来创造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靠发展。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根本性。没有人的需要的发展和以能力为本位的整体素质等的提高,就没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的全面发展,也就没有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