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214篇
中国政治   300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变革与挑战的形势下,人民的意愿成为了政府变革的导向。2011年,“幸福”开始成为“两会”的热议话题,人们向往幸福,愿意为幸福的生活付出汗水,渴望在幸福的社会中工作生活,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本所在。要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幸福社会就是人民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72.
周振丰 《群众》2009,(12):38-39
华西,这个闪光响亮的名字,总让人们连带想起其“天下第一村”的美誉。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如今的华西村已然是一个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于一身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名副其实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农民的“人间天堂”。华西村之所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除了其特别强调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3.
马克思是科学的幸福观的奠基者,马克思的幸福观阐释了幸福的理论核心和实践路径。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探讨了人民幸福与社会和国家幸福的内在联系,丰富了幸福观的理论视域,并从资本逻辑的批判、异化劳动的消除以及自由时间的获取三个层次展开幸福的实践路径。新时代,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的幸福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国家政策等方面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4.
《今日浙江》2011,(13):70-70,F0003
2011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10亿,中国移动在浙江的客户数也即将突破5000万。于机正在成为人们衣食住行以外最重要的生活需要。手机,不再仅仅是一个打电话与人沟通的工具——  相似文献   
75.
《今日民族》2013,(9):8-9
《彝人三色》用写意的手法、舞蹈诗的形式,展示了彝族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韵味和收获幸福生活、甜美爱情的喜悦,表现了火的民族——彝族,生生不息、世代相传,对光明和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相似文献   
76.
叶南客 《群众》2013,(3):11-12
十八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驻人口全覆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从而为转型期中国的广大流动人口身份和角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一、新市民的新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里的新市民。  相似文献   
77.
罗屿 《小康》2012,(1):96-99
正践行经济转型、推动美好生活、点燃希望梦想、创新科技发展12月11日晚六点,经过一天的主题演讲与三场分论坛的激辩之后,备受关注的"2011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盛大揭晓。本次推选旨在铭记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各行业、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四川大学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西南政法大学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的支持和有关专家的推荐下,论坛组委会推出三十位候选人,接受网友公开投票、专项调查、专家评议等推选环节后,最终,  相似文献   
78.
《党政论坛》2011,(9):8-11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围绕“美好城市,美好生活”主题,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和礼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9.
《公民导刊》2013,(9):18-18
<正>2500年前,孔子曾如是描绘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期待。又临"九九重阳节"。据《2013—2017年中国养老保险行  相似文献   
80.
本刊记者 《群众》2013,(1):33-3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的向往,可具体化为百姓的各种期盼。是否熟知百姓所盼,能否回应百姓所求,既是检验领导干部能力的关键指标,也是衡量政策措施科学性的重要依据。在已经到来的2013年,老百姓有何期盼?如何正确认识并有效回应这些期盼?我们在深入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