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忧伤的中国与自卑的法学(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法学的逐步稳健发展,"中国法学自主性"问题逐渐进入了我们反思与检讨的视野。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法学的这一反思与检讨是严肃的、整体性的,更是认真的。探索"中国法学自主性"问题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基本的问题,其一为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法学处境,其二为如何对待西方的法律知识,其三为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的法律知识。在某种意义上,今天中国法学的处境类似于19世纪的德国法学和20世纪的日本法学,因此,当下我们对"中国法学的自主性"问题之反思与检讨自然也就具有了一种世界性的时代意义。本篇笔谈紧紧围绕着以上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反思与检讨,就在我们反思与检讨的道路上,一种情感上的自卑乃至忧伤跃然于纸上,顿决定冠名为"忧伤的中国与自卑的法学",全篇共分为"自卑的中国法学"、"强势的西方法学"和"断裂的中国法学"三个主题。感谢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为我们提供了交流园地。  相似文献   
62.
李翠云  永春 《前沿》2006,(9):222-223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博士的《自卑与超越》是一本通俗中包含着极深哲理和巨大学术价值的心理学名著。此书对人生意义、人生问题、自卑心理等的诠释独到而深刻。本文在对阿德勒博士生平及其著作简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自卑和优越感进行了阐述,最后联系教育实际谈了笔者的感受。  相似文献   
63.
江岸 《小康》2011,(10):117
自卑、多疑、自私、狭隘,是"委琐"的一个个注解。而对一个孩子来说,世上最悲哀的事情,是从未见识过爱和光明的美好。是从未体验过人与人之间的忠诚、信任和深情  相似文献   
64.
上中学时,伟与我同桌。上大学时,又与我同班。伟家中兄弟姊妹较多,生活相当困难,四年的大学生活几乎完全依靠政府每月补贴的36元菜票和30斤饭票,有时难免吃不饱。我们女生饭量小,剩些饭票有时也就偷偷地塞给他。伟有些腼腆,也有些自卑,但为人谦虚友善,又写得一手好文章,颇得老师同学好感。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毕业了,伟分配到原籍的一家银行工作,我则到另一个城市干纪检。逢年过节回老家,偶尔会与老同学小聚一下。老同学中伟进步是最快的,因为文笔不错,毕业不久就进入行长办公室工作,近水楼  相似文献   
65.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等原因往往会遭受一些人的歧视,导致他们产生很多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如:孤僻、自卑、懒散、好动、易怒、爱偷等。  相似文献   
66.
宿淇 《农村青年》2011,(10):28-31
人世间,没有比这更残忍的事:正值青春妙龄,身体却日渐扭曲变形,无法直立。重庆女孩吴晓芳便摊上这桩怪事,被人称为“弯腰女孩”。晓芳自卑辍学,来到几百里外的重庆打工。她爱美,也有一副好嗓子,她渴望爱情,却封闭自己。  相似文献   
67.
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许多人常常会痛苦、自卑、怨恨,失去希望和信心。职场受挫后,如果不善于自我调整,而致使心理失衡,不仅影响工作、生活,还严重影响人的健康。职场受挫后如何防  相似文献   
68.
眼下,危及公共安全的恶性伤害事件有两类比较突出。一类是以"摔死女童"为例的恶性伤害事件。这类恶性伤害罪无可恕。近年来,相似事件有所增多,有些人的火气一点就燃,动辄拳脚相加,甚至舞刀弄枪。这或许是缘于社会矛盾的反复堆叠积压,很多人乐于自称染上所谓"自卑综合征"。自卑带来病态的自尊,很容易让人觉得被冒犯,哪怕"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都会让人冲冠而怒。"清末怪杰"辜鸿铭当年曾经评价中国人的性格,说"中国文明  相似文献   
69.
自信、自卑和自负代表着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优劣势的不同认知状态。自信是一种理想状态,自卑和自负则是对其的偏离。在国家层面,自卑的表现可能是对本国文化的过度否定和批判,也可能是对既往路径的过度依赖,自负可能是对自身文化的过度崇拜,也可能是对已有发展模式的过度执着。这三种状态可能同时存在于一国发展的同一时期,也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分别出现,其影响可大可小,可好可坏,因情况而异。当前,我国提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的口号,但其贯彻和实践则需要理性认识国家自信的本质、基础及成因;辩证看待文化自卑现象;理性认识三者对于国家与社会的不同意义,并从他国的经验和教训中寻求借鉴。  相似文献   
70.
生命如花     
蒋光宇 《传承》2008,(3):47-47
有一个少年,认为自己最大的弱点是胆小。为此,他很自卑。父母带着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耐心地听完介绍,握住他的手,非常肯定地说:"你只不过非常谨慎罢了,这显然是个优点嘛。怎么能叫弱点呢?谨慎的人总是很可靠,总是很少出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