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133篇
中国共产党   315篇
中国政治   1816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22.
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聚居区域,一旦发生灾害,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引发社会恐慌,使城市陷入危机。城市同时又是财富高度密集的区域,同样的灾害发生在城市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城市  相似文献   
23.
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着眼于提高国家综合减灾能力,针对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灾害应急  相似文献   
24.
阎应福 《中国减灾》1995,5(3):55-58
先秦救灾思想概略阎应福(山西财经学院)自古以来,自然灾害一直是危及人类生存的一大社会问题,人们同自然灾害的搏斗也从未停息。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我们祖先为了谋求生存,用巨大的生命代价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防灾、抗灾和救灾经验;同时,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  相似文献   
25.
近日,民政部通报了2006年6月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2006年6月,我国自然灾害以旱灾、洪涝、风雹以及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主。据统计,6月份全国受灾人口8594.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54.5万人,因灾死亡39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173千公顷;倒塌房屋42.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62.8亿元。6月份灾情较重的四个过程分别是:5月下旬-6月9日,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受灾;6月12日-14日,湖南、贵州等地受灾;6月17日-19日,福建、湖南等地受灾;6月25日-30日,湖南、四川等地受灾。6月份全国的灾害救助工作的主要特征是: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救…  相似文献   
26.
临澧县地处湖南西北部,面积1200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区),33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3.88万人。全县以丘岗平地为主,整体呈西高东低之势,向东北倾斜,澧水、道水二河横贯境内,有大小河流119条,洪涝、干旱、龙卷风、冰雹、地质等自然灾害频繁,是湖南省多灾区和重灾区之一。“十五”  相似文献   
27.
重庆市通过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8.
《中国减灾》2007,(12):59-63
月度灾情概况2007年10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台风、洪涝、滑坡、旱灾以及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大陆地区未发生5级以上地震。据统计,10月份全国受灾人口2581.5万人(次),死亡34人,失踪1人,紧急转移安置189.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199.2千公顷,其中绝收464.5千公顷;倒塌房屋5.6万间,损坏房屋31.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82.1亿元。  相似文献   
29.
马红松 《刑警与科技》2005,(9A):104-105
雷电是—种大气自然现象。乌云压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水雾茫茫是非常壮观的景象,可是,雷电有时也会造成自然灾害,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雷击伤亡,保障人们生命安全,提高人民的防雷意识呢?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我们要多理解以工代赈项目的政策初心,给予以工代赈政策受益群体更多关心,增强对以工代赈项目执行效果的信心,让一些欠发达地区、易地搬迁地区、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群众通过就业增加收入更暖心,体现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落下的决心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布新版《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其中,“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规定引起热议,出现“倒退说”“发钱论”等质疑之声。针对这一热议问题,应该从时代性、全面性、惠民性三个维度认识和理解新以工代赈办法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增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