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黄艺农 《湖湘论坛》2001,14(1):83-84
美学界有些论者认为,“自然美是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的”。我们的观点是:自然美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在人的社会实践作用下,由自然物逐渐转化而成的。这个观点,基于对如下前提、条件和根源的理解。  一、理解自然物转化为自然美的前提  弄清美的形象和美的联系与区别、自然物和自然美的联系与区别,是理解自然物转化为自然美的前提。  美的形象是客观实体,即具有美这种本质属性的具体可感的事物。美则是美的形象的本质属性——悦情功能性,即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能与人的求悦性相容的属性。美这种本质属性寓于客观事物之中,决定着一…  相似文献   
12.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对自然界的破坏也就越来越深,自然物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如何有效的保护自然物?对自然物的保护是否必须通过改变自然物的客体地位,使其人格化、主体化的方式方能实现我对此持怀疑态度。本文对自然物主体化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评述,分析了该建议的不可行性,与理论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老奔驰 《党课》2011,(6):69-70
有一种说法,己丑午年当从立春日开始算起。从历法上推算出来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感悟自然物候变化、农事运作轮替的智慧结晶: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相似文献   
14.
陶朱 《法制与社会》2013,(6):124-125
在自然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污染的今天,环境诉讼日渐受到关注,但环境诉讼的主体资格仍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却对诉讼资格模糊带过。早在1972年,美国就出现了环境法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案件,塞拉俱乐部诉莫顿案的判决词,从正方的斯图亚特大法官论述了诉讼主体资格认定中的损害界定,反方的道格拉斯大法官则突破性地论述了自然物作为诉讼主体的可行性。两方面的论述,探讨了要获得环境诉讼主体资格需要证明的要素,以及诉讼主体的性质在环境法上的特殊扩展,对世界环境法和环境诉讼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据上海律协新闻发布会介绍,2005年上海市共发生七起律师被殴打事件。而且,大多是在民事案件代理过程中发生的。作为一个同行,自然物伤其类,这些拳头彷佛就在我眼前挥舞。律师在所谓的法律共同体中是相对的弱势群体,尽管比社会上公认的弱势群体如民工等要好些,民工等是全社会的弱势群体,而律师,请勿忘记“相对论”,我们的工作环境就是面对这些法律共同体的强者,所以这个相对的弱者是无误的。受点欺负遭些罪,也属寻常,如在刑事辩护案件中经常受《刑法》第三百零六条伪证罪之苦,已是律师界所共知且警惕的遭遇和陷阱,  相似文献   
16.
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世英教授应学院的邀请,于今年4月3日至12日来福州讲学。在为期10天的讲学中,张世英教授共进行了六场学术报告,内容包括《西方后现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哲学与人生》、《从科学到审美》、《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人与人》、《儒家的差等之爱与基督教的平等之爱》。本刊编辑部根据张世英教授的讲座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件,马列部指派专业教师,对文字稿件进行缩写。现将六篇稿件集中刊发,以作为读者们学习与交流之用。  相似文献   
17.
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工作成效的好坏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影响生产力三个基本要素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顺应了党心民心,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随着一些"老虎"、"苍蝇"的纷纷落马,一些奇谈怪论沉渣泛起,其中就包括"反腐败阻碍经济的发展"、"反腐败影响社会的稳定"、"反腐败挫伤了干  相似文献   
18.
蒯定 《理论月刊》2014,(4):80-84
西晋一统天下,结束了政权的分裂与割据,一股新的诗歌创作风气开始形成,也涌现出了一批名诗人。西晋诗人的诗歌作品之中,承继西晋之前诗歌创作多引入自然物的表达方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文章将围绕西晋诗歌中所涉及的自然物,来展开探讨。我们发现,自然物是激发西晋诗人诗歌创作的"触发物",自然物亦是西晋诗人在诗歌创作之中,表情达意的重要凭借。西晋诗人笔下的自然物的"主观化"色彩浓郁。而促使西晋诗歌中的"自然"风貌形成原因之中,自然物本身对人心的"感荡",特定的社会生产状况局限,影响着西晋诗歌之中独特"自然"风貌的构建。西晋诗歌承继了自然物入诗的"传统",对西晋诗歌创作者而言,便于表现自身鲜活的生命,诗人亦可以在自然物构建的大自然之中,获得精神的栖息之地。从诗歌本身的发展角度而言,西晋诗歌承继自然物入诗,也推进了自然作为独立审美对象之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晋诗人的诗歌创作,对促进我国的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花瑰艺术是海南民间对木雕神像、偶像、人物像等艺术的俗称。主要利用沉木、树根、木化石为原料,以手工雕塑神像、木偶像、人物像、自然物像、抽象图像、装饰图像,等等。最早源于宋代佛道教的兴盛,当时佛道教的各种神像都要靠花瑰老艺人的精心制作。澄迈县的花瑰技艺在海南岛享有盛名,最具代表性。考古调查发现,宋代澄迈县白石岭建有道观,美榔村建有佛教双石塔,老城建有佛教石塔,这些寺庙石塔都要立佛、道教的神像,从而催生了花瑰艺术。道教南宗五世祖白玉蟾游白石岭寺庙题《山斋夜坐》诗云:"嗅花香人鼻,掬水影浮身,夜静焚香坐,空斋一个人。惊焚猿三  相似文献   
20.
人体修饰     
姜龙飞 《人民公安》2011,(23):63-63
“人体也许是最早的艺术对象之一”——美国人类学家卡·恩伯夫妇小心翼翼地猜测道。这样的猜测当然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断.人们在选择表现文化的对象时,最简捷的做法,就是把作为自然物的人体抽象化、表意化,为之添加某些象征性的符号.从而使自然的人转化为艺术的审美(以及审丑)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