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89篇
中国共产党   68篇
中国政治   106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杨伟东 《前线》2015,(4):43-45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宣告2000年颁布实施的《立法法》完成首次大修。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立法法》的修订意义重大。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对于一个国家的法治整体建设而言,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不过,就法治的实际运  相似文献   
52.
商都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东部,面积4353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是全市第一人口大县。该县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培育马铃薯产业,在旱作覆膜马铃薯、专用薯生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马  相似文献   
53.
孔旻 《工会论坛》2007,13(4):132-133
历史上法律信仰传统的缺位加上现实中法律自身及其实施中的缺陷,导致当代中国法律信仰的匮乏。法律信仰的形成条件应是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良法和良治的结合体,应以政府行为的法治化促生良法和良治,从而达至主体对法律的信仰而不只是被动地服从。  相似文献   
54.
法治保证是旨在保证真正、有力实现法治要求的专门法律手段和內在法律机制,主要包含四个层次:法律理想的崇高;“理想”的法律规范;法律有效实施和有力的法制监督。  相似文献   
55.
"建设大社会、好社会、小政府、强政府"与"良法善治"是"法治广东"理论与实践的精髓。深入实践"法治广东"理论,特别要培育社会自治、厉行良法之治,基于良法行善治。培育社会自治是最符合人性的社会建设方式。实践派的哲学理论、人群呈正态分布的科学原理和治理经济学的分析,以及行善治所要求的公共治理结构,均支持这一结论。为培育社会自治,需要确立判断良法、善治的标准,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从法治国家的视角,提出制定"良法"是培育法律信仰的基础,法律实施是培育法律信仰的关键,法治文化是培育法律信仰的内生动力,以期促进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确立,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7.
2021年悄然离去,2022年如期而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2022年将是非常值得期待和向往的一年。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角度看,“加快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将是2022年我国法治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58.
《先锋队》2015,(7):4-5
中央一号文件里面有许多新思想、新部署。我们知道,农业是弱势产业,同时又是基础产业、战略性产业,因此国际通行的做法,要对农业进行支持补贴。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逐渐建立了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对我国农业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保障和激励作用。现在,不少农民农业经营收益中,农业补贴所占的比重已经很大,甚至成为主要收入。这说明农业补贴对农民增收、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未来,农业补  相似文献   
59.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总目标为建设法治国家,构建法制系统。在此情况下,我国构建法治系统、建设法治国家、实现总目标的基本路线可概括为善治和良法。善治和良法再次展现了道德同法律之间相辅相成的内在关联,也从侧面契合了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60.
姜涛 《法学家》2020,(2):29-44,191,192
中国法学界系统地研究法教义学之功能的专门作品目前尚很少见。研究法教义学的功能,旨在回答法教义学的服务对象问题。若其功能不明,则必然会引发立场、方法与主体性之争,导致法教义学成为一种"无底盘的游戏"。法教义学乃是法学家针对规范适用、规范评价、规范塑造展开的理论建构与知识储备,具有司法与立法两个基本面向。其中,司法面向的法教义学具有三重功能:个案的妥当性解决、案件处理之间的协同性与理清社会发展的理想。立法面向的法教义学则是通过教义分析,明确法规范中存在的矛盾之处、有违明确性原则之处或处罚漏洞等,从而促进立法改进,确保法律良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