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1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268篇
中国政治   121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41.
20世纪初,中国北方有一位早期的革命家,他和邓小平既是同学,又是战友;既有一起出国留学的经历,又有共抗倭寇的传奇;既有同覆劫难的遭遇,又有蛟龙腾水的复出。他叫孔祥桢,是山西省晋城市的第一名共产党员,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北堆村人。相识于莫斯科中山大学20世纪20年代,邓小  相似文献   
442.
川轩 《前进论坛》2013,(8):41-42
四川解放前农工党在川的活动1927年国共分裂后,受邓演达影响的成都进步人士黄子谷等人成立了革命组织——黎明社。他们积极响应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的《莫斯科宣言》,支持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并联合成都的工会、农会、学生会等人民团体,于1928年初组成  相似文献   
443.
邵建忠 《世纪桥》2013,(2):33-36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尽艰辛,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陕北,终于有了一个落脚点,从此结束了一年多没有根据地依托,整天都在行军打仗中度日的局面。上至党的领导人,下到每个红军战士,人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到家的感觉。张闻天、刘英也和大家一样,也准备经营起一个自己的小家。说起张闻天与刘英的相识,那还是在苏联。1929年,当时在苏联红色教授学院学习的张闻天,身兼中国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前身)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员,经常去为该  相似文献   
444.
这次,我与福建红色文化采风团团员一起,又一次踏上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这片红土地。 在后田村南山下,古朴庄重的陈氏宗祠"火星祠堂"静静屹立,屋后山坡上"土地革命之先声"七个红色大字,在翠柏的映衬下,仿佛在诉说着绵长的往事。  相似文献   
445.
今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中共"六大"会址是中国革命历程的重要旧址,也是中俄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重要象征。那么,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有哪些细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呢?澳门、香港都曾作为会议备选地址大革命失败后,环境极其险恶,党中央难以在国内找到一个安全、合适地点召开"六大"。瞿秋白曾提议将会议地址定在澳门,也有人主张放在香港,由于白色恐怖严重和党内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因此会  相似文献   
446.
边辑 《党史文汇》2011,(9):23-23
朱瑞(1904——1948),字毅仲,江苏省宿迁县人。1926年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入炮校学习。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回国,历任中央军委作战参谋、中共长江中央局军委秘书长、红十五军政委、五军团政委、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447.
任远芳  卢海英 《各界》2011,(12):28-30
1938年12月,任远芳出生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父亲任弼时当时是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父亲因工作需要返国,却无法带着她,便把她留在莫斯科的一个剧院让人照看着。直到1950年她才和父亲重逢,然而5个月之后,父亲永远地离开了她。  相似文献   
448.
《党政论坛》2010,(6):31-31
90年代初,中国人开始大规模涌向俄罗斯经商。在北京雅宝路服装批发市场,中国商贩把货物发给在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做生意的中国人。货物一旦运到切尔基佐沃市场的运输站,接货人就给北京打电话告知自己的搭档:"货到了"。  相似文献   
449.
1936年之前,萧三(现代诗人,《国际歌》歌词的主要中文译者之一)曾代表苏俄方面三次邀请鲁迅旅莫斯科未果。这三次具体情形如何,暂不赘述,这里只说1936年鲁迅坚拒苏俄邀请一事。  相似文献   
450.
瞿秋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与报刊结下难解之缘.早在五四运动时,他就与友人编辑<新社会>.后又为<晨报>特派记者,前往莫斯科,并缘此而走上职业报人之路.回国后,他为中国共产党编辑了许多报刊.这些报刊凝聚着他青春的精力和智慧,是他绚丽灿烂人生的鲜活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