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自古以来,大陆和台湾同胞都在同一个中国大家庭里.从理论层面上看,台湾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台湾是汉族与高山族人民共同开发的属于中国的一个地区.从地理、历史层面上看,台湾自有人居住以来就从属大陆势力范围,自建政以来主权就一直属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同地缘、同血缘,同根、同祖、同族、同俗,有着相同文化根基和一脉相传的文化传统."台独"分子企图分裂祖国、对抗统一的图谋,终将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62.
前言     
《政协天地》2008,(9):12-1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中国姓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每个姓氏或家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族谱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和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是家族的史书,是姓氏文化的综合记录,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寻根价值,形成了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  相似文献   
63.
蔡晓荣 《法商研究》2024,(1):168-182
传统中国基于自身独特的社会伦理和家族主义传统,对被继承人通过遗嘱处分财产之行为采取一种限制性立场,其具有维护父子亲缘格局、维系家族存续和血缘亲情等价值取向。自近代以来,受大陆法系国家继承立法的示范,经由立法者和司法者的持续努力,中国循次而进在继承法中引入了一个立足于个人权利本位、符合形式理性、以限制遗嘱人任意处分遗产为核心内容的特留分制度。回溯遗嘱处分财产限制从传统到近代的衍进脉络可以发现,维护血缘亲情、尊重人伦情理始终是其不变的价值追求。今日重温这些历史叙事,对于我们反思和完善当下中国的遗嘱处分个人财产法律规则,仍可提供良多启示。  相似文献   
64.
批判“国家—社会”二元范式是近年来学界兴起的主要研究旨趣,尤其在中国乡村场域得到广泛关注。其中,以再生产出超越“国家—社会”关系的“第三领域”为主张,衍生了诸多围绕国家治理问题的深入探讨,但在基本立场上仍缺乏一种中立的思考。故此,需将理论的规范价值与中西的历史事实结合起来,从国家建立之前的历史进程中挖掘政治发展的重要线索。事实上,立足于长时段的历史前提来考察中西政治制度的现代建构问题,也是由澄清政治的原初形式是否具有社会性这一问题所推动的。通过分析早期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一般形态,概括出从自然状态过渡到政治社会的共同基点,可以阐明基于血缘之上的社会性与中西政治发展之间的关联,由此明确国家与社会二元主体必然界分的命题。在这一命题所指向的认知逻辑下,对批判取向所关注的中国农村基层治理问题展开探讨,还可提出一个“寓权威之治于民主之中”的设想。  相似文献   
65.
论先秦儒家构建等级秩序的宗法血缘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伟兵 《求索》2007,(1):150-152
宗法血缘关系是维系中国古代宗法制社会的重要纽带,也是先秦儒家构建宗法等级秩序的伦理根基。先秦儒家认为,宗法血缘关系是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等级秩序的内在基础,而“亲亲”、“尊尊”又是宗法血缘关系的人伦准则和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66.
《行政论坛》2021,(1):129-138
纵观我国历史,凡是推行"实绩晋升"文化的阶段,都是国家蒸蒸日上、走向大一统的兴盛时期;反之,破坏"实绩晋升"规则、推行"血缘晋升"文化的时期,都是国家走向衰败的时代,这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国家兴衰的"跷跷板规律"。实际上,新中国一直在继承并发扬着"实绩晋升"正能量文化的激浊扬清功能,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文化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既有的良好基础上,继续在战略层面与战术层面发挥"实绩晋升"文化的效能,以使得全国各阶层、各行业都能够围绕国家的战略目标生产国家需要的实绩,使得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实现我国边际综合国力最大化。  相似文献   
67.
陈炎  张艳华 《思想战线》2004,30(2):41-46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质,使得华夏先民在进入文明社会的过程中完好地保存了氏族社会遗传下来的家族血缘关系。这种关系在后来的中国文化中,至少起到了三个方面的作用:在政治制度上,"国"即为放大了的"家","君君臣臣"即为放大了的"父父子子",这种状况容易巩固超稳定的封建社会秩序,但却很难建立起有利于民主政体的公民社会;在行为准则上,"仁爱"代替了"博爱","礼教"代替了"法权",这种状况容易形成社会成员的自我约束力和社会群体的自我凝聚力,但却很难建立起有利于商品生产的契约关系;在信仰方式上,"人人关系"代替了"人神关系","宗法文化"代替了"宗教文化",这种状况容易造成复杂的人际纠葛,但却很难陷入非理性的宗教迷狂。  相似文献   
68.
如何解决“道德滑坡”现象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在立法领域,道德的法律化自然成为现实的需求.中国传统法律中所蕴含的天然血缘性,为当前我国道德的法律化提供了批判的思路.通过简单回顾和梳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道德法律化的脉络,以期在现代立法中实现道德法律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新年伊始,万物吐芳,《海峡法学》应景而生,勃勃生机,自不待言。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福建省在与台湾地区法学有效对接,进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海峡法学》具  相似文献   
70.
文学是超越时空的,因而处在文学时空中的"题材"难以决定文学的性质.写农村还是写城市,写古代抑或写现代,依我看,只要是文学的,一样可以出伟大的作品.所谓题材决定论,重大题材论,都是上个世纪的古董.从这个意义上说,讨论城市文学,以及把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学、乡土文学等等,似乎就失去了理论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有"城市引导农村"、"农村包围城市"、"缩小城乡差别"等等,莫非在文学创作中也要贯彻这样的战略方针不成?但细想又不尽然.为了便于观察、分析与评论文学创作,依照不同题材而加以分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何况我们的文学史已经有了诸如"抗战文学"、 "知青文学"、 "寻根文学"等等一大堆以题材命名的文学类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