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57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廉政瞭望》2013,(5):53
"高雅"的行贿历史小说《胡雪岩》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地方官员给京官行贿,先要按惯例到琉璃厂的字画古董店问路,讲清楚想给哪个大官送多少银子,然后字画店老板就会告诉他应该送一张什么样的画,而这幅画正是那位大官自己收藏的。字画店老板随后到大官家里,用行贿者事先给的银子买下那位官员收藏的这幅画,再将这张画交给行贿者行贿者只需拿着这幅画登门拜访,完璧归赵,行贿就高雅地完成了。  相似文献   
92.
随着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不断加大,少数贪官污吏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收受贿赂,一些行贿者也不敢赤裸裸地贿赂他人。他们都在“研究探索”贿赂的新形式,企图在黑色的贿赂身上披上一层灰色甚至红色的面纱,使贿赂更加隐晦曲折。  相似文献   
93.
陈杜梨 《廉政瞭望》2012,(20):61-61
美国政治学家帕拉格·卡纳说自己曾在格鲁吉亚看到一个讨要贿赂的士兵,对方一看就是个新手。因为这位消瘦的年轻士兵毫不掩饰,非常老套地搓动自己的手指头。其实在世界各地,受贿者与行贿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复杂的掩饰方法,有些方法甚至超越了种族和文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94.
孙瑞灼 《当代贵州》2011,(31):11-11
据《瞭望》杂志报道,目前在贿赂案件的侦查中,为取得受贿证据,形成证据链条,检方有时不得不对一些行贿人放弃追查。将办案重点放在查处受贿上。江西省某地一位检察长介绍,近两年其所在检察院查办几个腐败窝案,20多人获刑,而无一行贿者被定罪。  相似文献   
95.
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一、行贿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一)作案手段隐蔽、形式多样。行贿人为了掩人耳目,往往想出既可不失体面的送出去又不易被人察觉的办法和手段,行贿人一般利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或乘受贿者家中成员婚丧嫁娶之  相似文献   
96.
行贿行为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但是往往在打击和处罚中只是对受贿者绳之以法,对行贿者却给予了宽恕和免予处理的做法,这既不利于打击腐败行为,更不利于预防腐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7.
从今年起,报名参与广州市政府采购,供应商须提供无行贿犯罪记录证明,这一证明由当地检查机关出具。除此之外,供应商还需出具公平竞争承诺书。采购代理机构也须在采购公告中明确这一内容。政府采购被列为商业贿赂的六大"重灾区"之一。旨在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的集中采购平台,反倒成为集中行贿契机,大大违背了制度初衷。增设无行贿犯罪证明这一门槛,将有过行贿污点的供应商拒之门外。长期以来,相对于"受贿罪",司法实践中对行贿罪缺乏应有力度。一方面,现行刑法中行贿犯罪的构成要件比较笼统模糊,使得行贿犯罪处于定性难、处罚难、责任落实难的困境;同时,由于贿赂犯罪大多数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发生,调查取证存在不小的  相似文献   
98.
布丁 《当代党员》2013,(1):70-70
有一种人,奔走在受贿者与行贿者之间,为两者见不得人的勾当牵线搭桥。他们有一个形象的称呼:“权力托儿。”近年来,因为“权力托儿”而东窗事发的官员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些“权力托儿”成为官员腐败的催化剂,社会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99.
在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每逢佳节,大家互相表示问候,本无可厚非。然而这几年,一些“表达心意”的礼金名目越来越多,不但红白喜事要送,节日也成了收送礼的借口,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别有用心的行贿者也在利用这个机会大送红包以建立“感情”,而有些领导干部抱着节日收礼不是受贿的念头,被行贿者们一点点拉下水。  相似文献   
100.
本文立足于对我国行贿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行贿现象存在的危害性及其原因,而后根据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行贿的对策,以期为有效治理行贿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