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50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4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裁判要旨】1.房屋产权异议人在与房屋产权登记人的房屋确权诉讼中,迫于不利形势而代付了房屋产权登记人在该争议房屋上的抵押债务及相关实现抵押权费用,事后房屋产权异议人因胜诉而取得该争议房屋产权,其代付上述抵押债务及费用的行为可视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的清偿代位而获得对抵押人(即房屋产权登记人)的追偿权。2.第三人根据与抵押人的约定,以抵押人名义向抵押权人代付了抵押人的抵押债务,事后第三人要求抵押人偿还代付款的,可参照履行承担原理来确定抵押人是否应偿还给第三人。  相似文献   
62.
民法以确认和保护自由为己任,而其实现的手段是私法自治。法律行为作为私法自治实现的工具,其基本要素意思表示在民法中的作用和位置便更为凸显。意思与表示有时不一致,而表意人故意为之便是其中的一种。在系统分析表意人故意使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各种形态及其在国外的立法例,并将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关于虚伪表示的规定与国外的相关规定相比较后,明确指出我国缺乏就游戏表示、心中保留和隐藏行为等行为类型做出相应规范,在通谋虚伪表示方面的规定也存在一定残缺。因此,就上述立法上的缺陷提出在将来的民法典中应如何进行完善的拙见。  相似文献   
63.
法国一八0四年民法,系基于政治上之个人主义及经济上之放任主义,故于契约自由之原则,十分拥护。民法第六条,谓:凡不违背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之契约,均可缔结。条文只说明反面之限制,未列举正面之条件,此民法规定之与刑法不相同者。近年民治思想发达,由人民直接选举议员,制定法律。故现在之法律,乃一大多数意思表示之综合。个人之利害关系,不及社会之利害关系为重要,而契约自由遂亦屡受限制矣。  相似文献   
64.
本刊讯北京首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网络服务(帮扶)中心——东城区总工会服务(帮扶)中心日前成立,今后,东城区的困难  相似文献   
65.
《海峡法学》2011,(1):121
一、文中参考文献、注释均采用尾注,注码放标点之后。参考文献注码号为[],注释注码号为〇。二、注释体例注释为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置于本篇末页,序号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①"。三、参  相似文献   
66.
保险法在立法价值选择上,对被保险人生命安全的保护优先于对投保人和保险人经济利益的保护。在人身保险合同的权利义务设计中,是被保险人而非投保人居于核心地位。我国立法应当规定被保险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在受益人的指定上充分尊重被保险人的意思自治,赋予被保险人撤销同意投保意思表示的权利及在投保人解除合同时介入保险合同的权利,以更好地维护被保险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67.
徐刚 《中国律师》2011,(12):41-42
从发生的原因来看,物权变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另一类是基于法律规定、司法裁决、公用征收决定、继承等原因引起的物权变动.后者统称为非因法律行为导致的物权变动。基于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是以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为基础进行的,此种物权变动必须遵循物权公示的一般原则才能发生效力。非因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即物权变动并非基于原权利人的意思表示.而是在无原权利人甚至法律有意排除原权利人意思表示的情况下发生的物权变动。本文要研究的是非因法律行为导致物权变动中的一种——“司法裁决导致的物权变动”。  相似文献   
68.
党的十七大全面论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对我国民法的立法理念与民法的核心价值提出了重新检视的根据。民法的核心价值在于在规范交易中实现对人的自由、尊严与价值的保护,实现人的相互尊重。而这些又离不开对人的意志的正确理解。本文简要论述了民事主体与意志的关系,分析了民事主体行为要素与意志之间的休戚相关性,以期引起法律人士的共勉。  相似文献   
69.
既有的意思表示理论基于法技术与法价值的考虑,以目的/效果意思作为其起点,而把目的/效果意思形成阶段排除在外。随着法技术与法价值的发展,在理论与立法上,要求重新审视意思表示的构造,进而把意思表示的目的/效果意思形成阶段的因素提炼作为意思表示构造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0.
一、文中参考文献、注释均采用尾注,注码放标点之后。参考文献注码号为[],注释注码号为〇。二、注释体例注释为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置于本篇末页,序号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①"。三、参考文献体例参考文献按引文先后在文中标出序号,并与文后参考文献序号一致。参考文献著录项目要齐全,特别是出版年限及页码要标明,具体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