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3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124篇
工人农民   56篇
世界政治   2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8篇
法律   1808篇
中国共产党   1544篇
中国政治   2188篇
政治理论   689篇
综合类   156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711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652篇
  2010年   629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580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儒家孝观念从汉代开始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逐渐产生影响.迨至唐代,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进程终于完成.唐代的行政法、诉讼法、民法和刑法等部门法都深受儒家孝观念之显著影响,其中以行政法、民法和刑法尤具代表性.唐律是儒家伦理化的法典,这一说法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262.
在人类政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权力理论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秉持马克思主义权力理论,不断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权力思想.考察马克思主义权力理论及其中国化进程中关于权力的性质、来源、运行、作用的论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3.
刑事证人拒证行为危害严重 ,且已达到了为国家和社会不堪容忍的程度。对其规制的惟一理性的选择是尽快完善刑事立法 ,将刑事证人拒证行为纳入刑法调控领域。  相似文献   
264.
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适用应慎重。刑法第114条和第115条属于选择罪名中的排列式罪名,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只能是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和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兜底罪名,不能过分延展。本罪的行为与放火、决水、爆炸和投放危险物质行为的危险性相当,对手段相当性的识别应先找出危险源,进而验证危险源本身是否存在危险、危险程度能否等同。纵使手段具相当性但并非一次性完成的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具体危险犯,存在现实发生的危险才有可能适用本罪。刑事审判须协调好刑法与刑事政策间的关系,避免希求重罚而让刑事政策凌驾于刑法。  相似文献   
265.
我国1997年刑法将罪刑法定原则立法化,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是刑事法治在刑法领域的直接体现和根本标志。然而,立法化的罪刑法定其价值有赖于在司法运作中得以实现。因此,关注司法环节,实现罪刑法定的司法化就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66.
国家间的领土主权争端反映的是国家之间在对地球空间产权私有化过程中的分配矛盾。建立在私有化分配方式基础上的领土主权争端已经成为威胁国际稳定、阻碍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应对领土主权纷争的传统手段也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争议领土公地化为解决国家间领土主权纷争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通过订立维护领土公共性功能的国际条约、创设有效的多边协商机制以及强调多元行为体的共同参与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争议领土公地化,从而克服由私有化分配方式制造的困局。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已经出现了运用公地化策略解决国家间领土主权纷争的成功实践、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国际社会应对南极洲主权争议的"冻结主权"原则的实践,中美洲三国对丰塞卡湾的共同行使主权。这些成功实践既涉及地球特殊空间,也涉及一般化的国家间领土主权争议。通过对国际社会中成功实践的考察,探索实现争端领土公地化的关键要素,有助于丰富应对领土主权争端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267.
在因果流程中,如果实行行为能够被评价为危险现实化了,就能够肯定事实性因果关系和结果归责。危险的现实化包括直接实现型与间接实现型。前者包括不受介入因素干扰的直接实现与受到介入因素干扰的直接实现。后者是指实行行为的危险以介入因素为媒介而得以现实化,包括介入被害人行为、第三人行为、行为人行为。若能够评价为介入因素是实行行为所诱发的,实行行为内含引发介入因素的危险,且介入因素并非异常,就意味着实行行为的危险最终在危害结果中现实化了。通过对危险现实化判断的类型化,建立刑法结果归责的判断模型,是将外来理论学说在我国本土化努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68.
目前,公安院校的法学课程教学存在着培养理念陈旧、实践教学脱离公安实际、忽视公安教育的职业教育定位和招录培养改革的培养目标要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法学课程在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中应有作用的发挥。扭转这一状况,就必须将实战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切实融入公安院校法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确立实战化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贴近实战等原则,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法学课程教学、构建实战化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进行公安院校法学课程的实战化教学改革,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69.
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框架,将农户看作两个人的生产系统,讨论了家庭内部分工与专业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土地调整两个重要制度变量的影响,研究了农户兼业化对土地制度选择的意愿及其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策意义.Probit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农民家庭内部分工降低了土地流转意愿;在家庭人地比的一定范围内农户响应人地比例的变动而选择土地流转的意愿比土地调整要更为强烈.研究的结论是,男性和女性人力资本在非农就业的差异,以及兼业农户没有降低农业产出的效率特征,决定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分工使兼业农户不会轻易放弃土地承包权;分工经济使农民对现有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利用程度的重要性超过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潜在利润,农户的反应倾向于选择土地流转应对稀缺的土地要素禀赋对土地调整的压力;农户的制度选择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内部分工预期收益所左右,形成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锁入效应.  相似文献   
270.
行政复议制度作为设置在行政体系内部的纠纷解决方式,承担着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监督行政权力运行的职责。一直以来,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复议案件数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基于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界发出了行政复议“司法化”改革的强烈呼声。‘行政复议制度得以运行的内在动力在于行政层级监督,“司法化”理念下的相对独立的复议机构则是这种监督的间接表现形式,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方可实现。在我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之下,更为可行的是吸收行政复议“司法化”改革中完善相关复议程序的建议,在行政层级监督的直接推动力之下,借助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来推进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