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陶杰 《南风窗》2011,(16):94-94
西洋的思维,重理性的推析,亦重全局的平衡,有整体、也有细节。中国式的思维,只求一时强烈的好恶,有如傻瓜照相机的快照,情绪发泄,喜恶俱在指顾之间。一旦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思维惯性,延伸到司法、政治、社会范围的是非观之上,即高下立判。  相似文献   
22.
张鸣 《廉政瞭望》2011,(21):48-48
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国士大夫的梦醒之战。此前,即使所谓开明人士,也以为中国只要固守纲常名教,再加上一点西洋器械或者制器之母机,就可以高枕无忧。对付西洋鬼子也许还有点麻烦,但在东方做老大,料无问题。反正西洋鬼子似乎也不大想一口吞掉我们。  相似文献   
23.
李丽芳 《世纪桥》2011,(1):21-22,30
黎庶昌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散文家、学者,被喻为贵州放眼看世界的先驱者。年轻时因应诏撰写了两篇《上穆宗毅皇帝书》,而开始了其仕途之路,后被曾国藩收为弟子,授之以古文义法,后成为“曾门四子”之一。中年时,随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成为驻英国三等参赞;又先后在英、法、德、西四国使馆任职,历时5年。随后,又先后两次成为驻日公使。黎庶昌在外期间,利用文化外交的方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促进了近代中外交流的繁荣。  相似文献   
24.
凌洁 《观察与思考》2007,(23):60-61
<正>中国,正以光的速度从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蜕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崭新世界。而他们,这些世界各国的职业摄影师,试图抓住这一巨变的瞬间,勾勒出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曲线。两种元素汇合、碰撞,爆发出惊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当我们看见这些照片,惊奇、兴奋、怀疑……百感交集,一片众生像。  相似文献   
25.
揭开艺术权力的"面纱"——评《女性、艺术与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兴起之前,西洋艺术史基本上由男性艺术家和研究者组成,是一个由男人主宰的世界。这一现象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开展不断受到质疑,其中标志性的事件是美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家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1971年在《艺术新闻》(Art News)上发表了"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  相似文献   
26.
“兰学”是指日本江户时代(1600—1867)中后期,以荷兰语研究西洋学术、文化的一门学问。亨保(1716—1736)年间,幕府下令青木文藏译读荷兰书籍。以后又出现许多杉田玄白、前野良泽、大木规玄泽等医生为中心的兰学家。不久,研究领域逐渐从医学扩大到语言、天文、历学、地学、化学、兵书等领域。因此后来“兰学”一语,逐渐成为诸多洋学的代名词。“兰  相似文献   
27.
##正##今年是伟大的、不朽的、抗日战争中强大的民族火炬——《黄河大合唱》诞生75周年,可喜可贺!笔者曾经就《黄河大合唱》的诞生,访问了首次在延安演出参加者、北京人艺的老演员田冲。遗憾的是如今田冲也已经离开我们15年了!《黄河大合唱》诞生的过程是这样的——在抗日战争中,抗敌演剧三队来到延安以后,一直苦于没有好的节目向党中央汇报。一次开晚会的时候,也请作曲家冼星海参加了。晚会上,诗人光未然朗诵长诗《黄河吟》,那是  相似文献   
28.
小泉八云和张伯伦同样作为明治时期两大西方的日本研究家而知名,然而二者对明治日本的认识却截然不同。小泉八云将“有机的遗传”融入到自己的日本文化论中,认为日本人精神层面的优点来自其“祖先崇拜”,是一种“死者支配”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他的东洋礼赞和西洋批判。与此相对,张伯伦则是文化传播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西方的优势文明必将取代日本落后的文明,是典型的西洋至上主义者。本文从比较文化论的角度,采取实证的方式,解析了明治时期两大日本人研究家——小泉八云和张伯伦的明治时期的日本认识迥异与成因。  相似文献   
29.
张宏杰 《同舟共进》2011,(10):38-41
【他是"清国当代最重要的人物"】1913年10月,美国驻华公使芮思施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他(袁世凯)身材矮胖,但脸部表情丰富,举止敏捷。粗脖子,圆脑袋,看来精力非常充沛。他的两只眼睛长得优雅而明亮,敏锐而  相似文献   
30.
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国士大夫的梦醒之战。此前,即使所谓开明人士,也以为中国只要固守纲常名教,再加上一点西洋器械或者制器之母机,就可以高枕无忧。对付西洋鬼子也许还有点麻烦,但在东方做老大,料无问题。反正西洋鬼子似乎也不大想一口吞掉我们。中日开战之前,举国上下,真正为中国担忧的,大概只有李鸿章一个人。其余的人,都相当乐观。在中国的士大夫看来,漫说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不够湘淮军打的。在更多的人眼里,虽然曾经的倭寇给中国造成了一点麻烦,但基本上不值一哂。现在居然掀起"叛乱",肯定天兵一到,寸草不生,要被荡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