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8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45篇
各国政治   243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40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4篇
法律   2212篇
中国共产党   1113篇
中国政治   1970篇
政治理论   773篇
综合类   1624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622篇
  2013年   538篇
  2012年   673篇
  2011年   687篇
  2010年   599篇
  2009年   612篇
  2008年   701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415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中国的暹罗猫》是由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撰文,著名画家谢兹配图的儿童小说,它向西方读者再现了"古老"的中国形象--既神秘美丽、令人向往.又衰朽落后、缺乏理性.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将其改编成儿童电视连续剧,使得"古老"的中国形象放大,加强了西方读者心目中被扭曲的中国形象.小说作者、画家和电视制片人凭着想象,共同建构了一个神秘、充满异国情调,但又原始落后的他者,展示了根植于西方人心目中的东方刻本印象,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和夸大中国的负面形象,从而疏离、排斥、诋毁中国和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2.
日本的起诉犹豫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在国家追诉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现代刑事诉讼中,追诉机关按照何种原则起诉,不仅制约着审判机关的权限,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刑罚目的能否得到全面实现,因此,起诉政策问题受到各国普遍关注。在这方面,立法和学说上一向有法定主义和便宜主义之分,凡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确有犯罪事实,且具备起诉条件,追诉机关必须起诉的,称为起诉法定主义;反之,凡认为虽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确有犯罪事实,且具备起诉条件,但追诉机关斟酌各种情形,认为不需要处以刑罚时,可以裁量决定不起诉的,称为起诉便宜主义。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追诉机关对于确已犯罪的嫌疑人有无决定不起诉的自由裁量权。自本世纪初期,目的刑理论取代报应刑理论之后,起诉便宜主义逐渐得势,并为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目前,日本、英国、美国、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瑞典、法国、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均确认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收入差距却有所扩大,造成收入差距扩大既有劳动者个人的因素,也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收入差距的调节问题,明确提出了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等一系列政策。有效调控收入差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各方面付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4.
本文首先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发展作了简单的概述。对于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笔者主张行为人标准说,并阐述分析认为行为人标准囊括了行为人、平均人和国家三方的判断。通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中地位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应批判的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并在责任论中加以论述,并提出期待可能性是与故意、过失以及责任能力并列的第三责任要素。此外,笔者认为,从期待可能性的实质出发,在适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时应一分为二具体分析,使该理论得到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公案的历史还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的“问题与主义”之辩,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的一桩“凸显之案”。本文在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对当年的“问题与主义”之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判,挖掘其真正的思想文化内涵,恢复历史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96.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俄罗斯文学进行着新文学的建构,中国传统文化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有迹可寻,但中俄学者对此都未曾留意。部分俄罗斯作家或直接塑造,或偶尔提及中国文化英雄,如在《秉烛夜游客》和《回归太白》中对李白形象的塑造,以及俄罗斯作家对庄子和老子的曲解。另一些俄罗斯作家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俄罗斯文化相拼贴,如"欧亚交响曲"系列小说、《2008》和《阿狐狸》。俄罗斯当代作家通过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构建中国形象,从而回归了俄罗斯18世纪末"中国是‘哲人之邦’"的套话。这既具有当下的针对性,又折射出"新欧亚主义"的观念,俄罗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写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出发点,但他们在俄罗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不应低估。  相似文献   
97.
佚名 《今日广西》2010,(16):38-40
成功者的气质就是:在态度上藐视它,在行为中认真对待它。 因为有兴趣,所以不介意卑微 在开心网种菜偷菜,停车贴条,已经成为白领们联络感情、缓解压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像程炳皓说的,“开心网越来越火,但我认为普通用户不会关心我是谁。  相似文献   
98.
透过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研究我国就业制度及就业文化对青年人才成长模式的影响,使用"算计途径"、"文化途径"、"路径依赖"等概念工具,分析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提出针对我国当前就业制度变革的深刻启示:引导新制度创立与去除旧制度的障碍相结合;促进社会文化认知的改变,形成新的就业文化;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体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99.
<正>主持人语:发展,是青年的基本问题。就青年的社会发展来说,求学、就业和婚恋是其核心要素。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现代化进程中,青年无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上学、工作、恋爱、婚姻、家庭的问题,这些问  相似文献   
100.
李国和 《求索》2010,(6):78-79,29
人们一般容易接受劳动力是一种资源的观点,却往往很少意识到就业岗位其实也是一种资源,一种社会资源。本文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讨论,提出:就业岗位这种社会资源稀缺是社会主体(劳动者)与一系列经济社会要素共生关系的长期结果。经济波动与经济市场化固然是首要的原因,而人口增长、传统文化的"嵌入"、社会转型与就业失范、以及"人力资本"的"双刃"效应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