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119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1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3篇
法律   324篇
中国共产党   793篇
中国政治   1470篇
政治理论   589篇
综合类   85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公共冲突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公共冲突爆发存在诸多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农村公共冲突治理路径选择包括发展多元化治理主体,畅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建设农村公共冲突交流和整合机制,规范农村公共冲突制动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12.
正1月20日的《经济观察报》刊登熊培云的演讲稿说,我是打心底不认同国民性这个词,如果有所谓的国民性,我更愿意用观念来概括。最近这几年,我们总会听到那么一段话在重复。那段话大概意思是说,你们总是恨贪官,说他们贪了多少东西,但是如果你去做官了,你其实也一样贪。有人就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国民性,中国  相似文献   
213.
汪志洪 《党建》2011,(10):38-38
现在农村很多青壮年都外出到城市打工,但他们总感觉自己不是城市人,是随着季节迁徙的"候鸟",没有被所在的城市真正接纳。如何让城市和社会在就业、生活环境、社会认同等方面使农民工有一种被接纳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希望有关方面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214.
一般认为,组织认同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所具有的与其所加入组织的一致性,它表明个体对组织的忠诚程度。组织认同标示的是组织内成员与组织的关系,是组织成员对组织忠诚程度的反映;而政党认同则标示的是社会成员与政党的一种关系,是社会成员对于政党忠诚程度的反映。组织认同是促进政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政党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缺乏组织认同的政党是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发展的,组织认同丧失之时,便是政党发展停止之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离不开高度的组织认同。  相似文献   
215.
当前有关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研究进行得如火扣荼.其中,服务时象对社会工作的职业认同,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有一定的认知,相比传统的社会服务提供机构,服务对象对专业社工机构的服务也更加满意.但由于种种因素,服务时象对社会工作的总体认同度不高,需要通过加大宣传、促进实际社会工作者身份转化、增设社工岗位等途径来推进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职业认同.大力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是社会工作职业获得社会认同的基础.因为只有社会工作真正成为一种炙手可热的职业,才会得到更多的公众关注,进而提高服务对象对其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216.
当前,文化焦虑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心态,折射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这既是中国近代以来文化认同危机的延续,又是中国当代空前复杂的文化冲突和文化矛盾的外在体现.文化焦虑体现了文化忧虑意识、文化自省意识和文化主体意识,但文化焦虑更多地是主体对于外部文化环境自在反应的情感性行为,缺乏理性的反思.当今时代,确立一种文化自觉的理性心态,是克服文化焦虑,促进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17.
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是个体确定自己民族归属感的内在心理尺度。在全球化带来时空浓缩的当下,空间扁平化造成了人的身份破碎化、认同危机化,寻求强化中华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的历史答案已成当务之急。通过纵向可梳理出自晚清时期到全球化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的变化逻辑,横向可厘清位于最高序位的中华民族国家认同对各民族认同的整合逻辑。探讨如何塑造中华民族的历史集体记忆、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符号、民族价值观等民族认同形成的要素,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公民身份认同教育和民族文化历史教育,可进一步整合和提升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18.
许沃伦 《思想战线》2011,(Z1):33-35
大理白族农村地区不断发展的自发性文艺团体,还未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但通过这些文艺团体,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艺团体对本民族文化和相邻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文艺队的组织方式及发展模式也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民族文化传承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19.
蓝博洲 《台声》2011,(2):58-59
有一位台湾青年从台湾跑到重庆来,要求参加抗日。在大陆人地生疏,没有一个亲友,他抛弃家庭,跋涉万里,像虔诚的宗教徒般,投奔重庆朝圣。谁能理解这种意志,这种心情呢!  相似文献   
220.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时而传出贿选丑闻。一些富有的候选人为了达到竞争取胜的目的,在投票前投入大量的金钱贿赂选民,而不少村民则认为是理所当然,欣然接受,其结果使村官职位被富人所占据。为遏止贿选事件的发生,200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坚决制止和查处贿选行为,明确指出“对参与或指使他人以暴力、威胁、欺贿伪造选票、虚报选票数等违法手段参选的,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参选资格,已经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