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08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9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4篇
法律   447篇
中国共产党   499篇
中国政治   1111篇
政治理论   402篇
综合类   68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加快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中国目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必须要自觉置身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顺应时代要求,掌握信息时代新型竞争力,占据信息化发展的制高点.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国家转型改革的重要时期,党政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认知都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必须要顺应时代要求,响应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充当好扩充领导干部认知半径的“知识库”,孕育干部正确观念的“摇篮”,从优化高校培训的供给机制入手,让转变干部观念与认知的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2.
卢静涵 《学习月刊》2012,(14):21-22
近几年,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成为网络上新兴的应用服务。其最大特点“实名制”改变了虚拟网络的传统观念。社交网络利用实名制方式,通过日志发布,照片上传,视频聊天等功能的实现来提高网络用户间的交流频率,给处于不同群体和有身份差异的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上搭建了一个可以信任的、功能丰富的用户高效交流和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93.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暨南大学华文学院73名外国留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他们的华文学习水平,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情况,以及华文学习水平与中华文化认知、认同的关系。调查发现,随着华文学习的深入,在春节、中餐、孙中山等文化项目上留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会显著增加;同时,我们还对留学生们进行了直接访谈,结果发现85.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华文有助于增加他们对华人、中国、华族和中华文化的认知;7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华文有助于增加他们对华人、中国、华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94.
政治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要求有完善的制度来保障民众的参与权利,还要求民众具备积极的参与意愿。只有这样,民主制度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传统上,受"臣民意识"影响,中国民众是依附于传统权威的,缺乏参与机会和意识。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众的政治参与机会越来越多,这必然要求民众的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从机会和意愿两个维度对民众政治参与认知状况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参与机会的增加并不能等同于民众参与意愿的增强。这表明,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不仅要完善相关制度,还要培养民众的参与意识,促进现代公民成长。  相似文献   
95.
从儒家的“发乎情,止乎礼”与道家的“发乎情,止乎游”,历经了禅宗的“发乎情,止乎觉”,明清之际启蒙美学主旋律变为“发乎情,止乎情”。它代表着中国美学在与“西天”佛教文化对话后的成熟,距离最终的突破,距离“五四”之际王国维、鲁迅的探索,乃至距离后来的从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奠基于“万物一体仁爱”新哲学观基础上的情本境界论生命美学的探索,都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96.
97.
张勇 《理论探索》2016,(4):86-93
"博士春节返乡记"的争鸣是参加者在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下围绕乡村问题而展开的一种讨论。这场以"乡愁"为总旋律的争鸣展现了我国当前城乡之间的矛盾现状,这种矛盾体现在城与乡之间在自然空间上分立、禀赋差距扩大、资源争夺、文化价值冲突等方面。为此,解决乡村问题必须从城乡关系中寻找出路。未来城乡关系的理想图景是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融合的立足点在于建设美丽乡村,要重视国家意志的政策选择作用,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8.
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在文学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文本的"未定性"呼唤隐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实和再创造文本。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主体的接受度,而且能够不断优化教学效果。当前,高校教师要通过优化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发现和培养隐在读者等途径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9.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二度执政以来(2012年12月26日至今)的主要演讲及著作中涉华、涉韩言论,可反映出其对华、对韩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华、中、韩的政策。第二次组阁之初,安倍首相为了牵制因领土问题而与日本对立的中国,对韩国总统大加赞赏以向韩国释放善意的信号,并加强了日韩合作。然而,从2014年到2015年,安倍首相在领土问题上的对华强硬立场有所软化,并展示出和解态度。在其2015年2月的施政方针演讲中提到习近平主席,并在4月的万隆会议上与习主席进行了第二次领导人会谈。而另一方面,安倍二度组阁之初强化日韩关系的方针已经明显弱化,这从日本对韩国删除"拥有相同基本价值观"的内容也可以看出。安倍首相为了避免给日本国民留下向中、韩两国让步的印象,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对韩国继续维持强硬态度。2015年8月14日发布的安倍讲话,平衡考虑了各方期许,再度展示出顾及中韩的态度,尤其是对"侵略"、"道歉"等关键字眼的间接使用,但对韩国让步有限。安倍对中韩的整体立场并未变化。  相似文献   
100.
李晓娜 《求索》2012,(10):124-126
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与浪漫美学传统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他在作品中抒发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强调创作的自由性,感悟人类生存的精神困境,描写爱欲与死亡的心灵挣扎。村上塑造了具有的魔幻直观性、神秘性、超验性的"异质人物",体现出浪漫美学想象力的敏锐、怪诞和神奇,表现出都市文明中生活的现代人对自然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