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08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9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4篇
法律   447篇
中国共产党   499篇
中国政治   1111篇
政治理论   402篇
综合类   69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2010年,由于《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欧盟2020》战略的问世,尤其是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欧盟面临着内部调整和外部扩展的多重挑战。在此压力下,欧盟将对外战略东移,开始重点经营与中国的关系。本文回顾了2010年中欧关系的发展,认为中欧双方在经贸关系、科技合作、政党外交、社会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取得了进展,在其他领域里的合作机制不断推进。然而,由于缺乏相互的深层了解,中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认知鸿沟,将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62.
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概论性质的美学教材,堪称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学科建设的一次集体探索的成果。探讨《美学概论》的理论模式和本土意识,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3.
了解民众对政策认知和意愿情况,将有利于发现政策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政策修订和完善提供决策依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民族村寨村民对保护区政策认知情况,结果表明,村民对保护区政策支持度较高,是基于对环境改善的认知,但也认为政策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其认知程度受地理位置影响较大.从政策意愿调查结果看,村民表现出对直接经济效益和民族文化保护的诉求,其意愿具有明显的风险规避性和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964.
中欧关系近年来摩擦增多而进入调整期,中国民众对欧盟的看法是否由此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对此,国内外学界尚欠缺深入的实证研究.文章借助2010年在北京、南宁、广州、西安、上海等城市进行的城市居民焦点团体访谈的定性资料,对此问题展开了实证分析.受访者对欧盟虽然维持着积极的基本印象和态度,但对欧盟的认知已发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变化,形成了认为欧洲人对华傲慢而有歧视的消极印象,并降低了对欧盟的信任和热情.欧盟方面对华态度的改变和不友好行为的增加是造成中国民众意见转变的直接外因.同时,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中国民众在中欧摩擦过程中对欧盟产生的“认知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965.
关于中国古代有无哲学的问题,同是西方学者观点也大相径庭.国内学者在反驳中国古代无哲学之说时,往往致力于寻找中国古代思想学说中与西方哲学相类似的那种思辨特征.其实,判断某一民族的思想领域中是否有哲学的理论思维,应以是否有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理论回答为标准.中国古代思想家显然有着哲学思考的丰富阅历和解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中国古代哲学具有认知对象的混成性、认知范畴的意境性、认知方式的直觉性等特质,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哲学所独有的认知特质,中国古代哲学正是以这种独有的认知特质丰富了世界哲学文化的多样化存在.  相似文献   
966.
刘栋 《世纪桥》2012,(15):93-94
长期以来由于民众自我认同的缺失,致使乡村社会一直处在那种波波澜不惊的既往秩序之中,"生来"就是"牛马"之身的认知意识,底垫了他们逆来顺受的社会意识和恐惧心理。而陕甘宁边区新的社会因素的出现,特别是开展以"吴满有运动"为代表的劳动英雄奖励大会,无疑在摧毁着既有的社会意识。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身份的确认,又从根本上促成了边区民众心理的嬗变。  相似文献   
967.
“美丽中国”的价值解读与环境保护新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丽中国"作为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理念,体现了经济、环境、美学价值的统一和共赢,而"美丽中国"对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驱动力的环境保护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美丽中国"新理念的指导下,必须理顺环境保护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突出体现其美学价值。同时,通过对环境保护价值的重新定位,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以"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着力"经营环境",践行"美丽中国"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美学价值的整合,实现三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968.
以行为决策学关于风险认知的两种模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阐述了政府官员(公众)对风险最糟糕情景的判断过程,从个体情感角度揭示其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的原因;运用社会心理学中的易(非易)得性启示及概率忽视的原理,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官员(公众)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的机理。从行政法角度而言,政府对风险的最糟糕情景反应不足或过度反应都是不具有合法性的行政行为。为确保政府科学管理风险最糟糕情景,行政法需要进行制度变革。这些改革措施包括:组建风险最糟糕情景模拟实验室,定期公布模拟结果;建立并更新风险最糟糕情景信息超级数据库,以及确定相应的预警标准;成立超级风险规制机构以及设计更为精致和灵敏的分析性工具。  相似文献   
969.
情境性伤害犯罪人犯罪动机的生成具有非预谋性、境遇性,但仍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通过同样是动态建构过程的认知结构的研究,可以认为情境性伤害犯罪人犯罪心理是在一种"手段—目的链"式认知结构的统领下生成的。这或许可以成为探寻情境性伤害犯罪人犯罪行为发生原因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970.
周艳茹 《工会论坛》2010,16(2):140-141
法美学最关注的问题是“人类解放”问题,因其价值所在就是“人学”。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法学也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过程。在地球上的各个国家都兴起了“法律全球化”的呼声,在世界其他国家意识形态传人中国的态势下,法学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冲突与矛盾,现代中国国情下的法美学不仅应关注人的行为,更应关注人类的理性与非理性、人类的未来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心理健康、弱势群体保护、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多方面问题。可见,法美学是一门关注人类未来发展、关怀人类全方面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