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76篇
世界政治   1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6篇
法律   854篇
中国共产党   2467篇
中国政治   2269篇
政治理论   668篇
综合类   13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646篇
  2012年   670篇
  2011年   631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581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论循环经济的目标及其规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循环经济的目标是生态效应,提高生态经济效率和实行3R原则还难以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转换思路,创新设计.循环经济立法以生态效应为导向,构建其法域、部门法和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02.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并不是在社会上普遍地进行利益关系的调整,而是要加强社会协同,形成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必须注意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差异,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社会的政府。政府组织作为社会组织和宏观协调机构,是群众信任寄托的重心区域。一方面,党和政府要努力搭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另一方面,要注意群众利益的真实表达和实现。  相似文献   
103.
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概念相当于欧陆日本刑法中的实质的违法性的概念。社会危害性应当属于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 ,这是由责任的本质决定的。社会危害性认识是故意和过失的分水岭。虽然犯罪故意要求认识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但并不需要该认识要达到系“社会危害性”的程度。在与事实认识的关系上 ,事实认识是社会危害性认识的前提 ;在与形式的违法性即刑事违法性认识的关系上 ,存在着形式违法性认识的欠缺阻却社会危害性认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4.
在当前高校学报改革、发展的形势下,学报编辑特别是地方性、行业性高校学报的编辑,要认识学报的传媒性质,树立受众需求至上、加强问题研究、重视深层传播效果的办刊理念,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5.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上同亚洲各国背道而驰并越来越远,是与美国在占领日本时期对日不认罪态度的纵容、旧金山和会至冷战期间对日本的庇护和扶植、冷战结束以来怂恿和帮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政策分不开的。美国出于地缘战略的需要,其对日政策将是长期的,中日关系中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分歧也将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责任也越来越艰巨。但一些错误思想的存在,却制约着人大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民主法制进程。为此,人大干部应走出认识误区,力求做到:  相似文献   
10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作了 6方面的阐述。说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发展阶段、要求、特性、进程、目标等方面的认识问题 ,表现为实践发展的过程。为此 ,我们对于这一过程的发展定位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警惕和防范可能出现的认识偏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 ;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全面性、整体性和持续性的发展 ;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谋求的是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发展转型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体发展进程的确定有一个总体上的考虑 ,也存在根据不同发展地区、部门实际情况具体设计和推进的问题 ;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社会发展的阶段目标 ,又是实现根本发展目标的现实实践  相似文献   
108.
范晓春 《党史文苑》2005,3(11):54-56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中共农业现代化目标探索历程的详尽考察,可以发现,探索经历了一个正确与错误交错、成功与挫折同在的历史过程;尽管目标体系不完善、不成熟、影响严重,但其方向是正确的,为此后继续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目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荣誉和耻辱是道德中的一对重要范畴;荣辱观是人们对光荣和耻辱的看法。人生以何为荣,以何为辱?对两者的不同理解,便构成了人们不同的荣辱观。不同的人生目的对荣与辱有不同的理解,他们的看法有时是完全相反的。例如,封建统治者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妇女从一而终,做烈女节妇。《儒林外史》中的穷秀才面对女儿以死殉夫,不但不制止,反而认为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积极支持女儿的行动,当得知女儿的死讯时,还大笑着说:“死得好!死得好!”这种封建道德的荣辱观不知害了多少人。因此,不同的荣辱观,表现了不同的道德认识,并由此产生不同的道德行为。常言道“羞耻之心,人皆有知”,但是,这种“羞耻之心”或荣辱观念一但颠倒了的话,其行为必将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10.
作为一级党委,如何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全力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