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6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50篇
工人农民   31篇
世界政治   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篇
法律   177篇
中国共产党   527篇
中国政治   818篇
政治理论   102篇
综合类   1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那些贫贱之中孕育的善良和忍让,那些泥土中培植出的淳朴和爱情,如今似已风吹云散,不知所踪。在记忆和当下的困惑与压迫中,人就容易走入模糊的境地,这模糊在日月的流走中也就有了一种巨大的困顿心灵的力量,恰似一个人频频回首影子的行走,  相似文献   
42.
记忆的逆袭     
羊小穷 《新民周刊》2012,(43):96-96
中国古时有黄粱一梦,说的是一个姓卢的屌丝书生想要逆袭,有个道士就让他用一个枕头睡觉,书生睡觉时梦见自己变成了高帅富,左拥右抱都是白富美,出门香车宝马,回家锦衣玉食,过得好不快活。但当他流着口水从梦中醒来时,却发现店家蒸的黄米饭都还没有熟。中国人真聪明,明白逆袭的美梦做一做没有什么,醒来知道那是黄粱一梦过眼云烟就好了。...  相似文献   
43.
金秋十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有幸访问了红岩英烈李承林的遗孀曾琼英老人。虽已是耄耋之年,她仍耳聪目明,娇小玲珑的体态,一举手一投足透露出干练和稳重。唯沟壑纵横的脸颊写满了人世的沧桑与坎坷。  相似文献   
44.
国槐情结     
国槐花又开遍京都,开遍暮色四合的古老四合院,更多的开遍了胡同和随意的人家路边,又洋洋洒洒落了一地。你不经意看时,它们根本不入眼,它们好像根本不是花,没有人知道它们是何时开,何时落,何时结出了满满一树槐连豆,压满了枝头,直到冬天万物凋零时,那些硬实的槐连豆依然迎着朔风和飘雪,经冬不落,做着自己未来的梦。  相似文献   
45.
张璐 《党史纵横》2012,(8):51-55
东北讲武堂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执政东北时期创办的综合军事学校,与当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校,并称为民国四入军官学校。从这所学校里,曾走出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千古功臣张学良,军事奇才郭松龄,赫赫有名的中共将领吕正操、马本斋、万毅,著名作家萧军,以及众多热血救国的抗日义勇军将领。  相似文献   
46.
叶茂 《廉政瞭望》2012,(3):18-20
每个年代,有属于那个年代的情感标记;每代人,亦有一代人爱的不同时态。不经意之间,那些年的美好被绑定在回忆的片段里,不时带动你岁月之叹。这些美好,无论是爱情、亲情,或是友情,还是情感与情结的浮光掠影,当你发现这些珍贵的收藏开始变得如此沧桑的时候,那是提醒你时代本身的多变。今天,我们重新来"睹物而思",唤醒那一幕幕曾经,算是一场旧梦、一番重晤。  相似文献   
47.
朱江 《当代贵州》2013,(18):32-33
黎平县位于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处,地处侗乡腹地。黎平历史悠久,自宋代始就有建制,明洪武十八年(1385)设五开卫,永乐十一年(1413)设黎平府。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保存完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古城翘街里的一座座四合院、会馆、孔庙、城门等印证和记录着这座古老城镇的历史记忆。绿色是黎平最亮丽的色彩。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的支持下,黎  相似文献   
48.
不改初音     
龙应台的《目送》里面,提到她的父亲,老年抑郁,渐渐丧失神智,却还记得要教混血的孙儿们"白日依山尽"。这首诗,我爸也教过我。我大概四五岁,坐在他自行车前面横杠上,他推着我,过一堵桥。是下班时分吧,从工厂出发,前方是红彤彤的太阳,慢吞吞地往下掉。记忆中的家是一个小院子,像地球尽头最后一个小镇,或者动画片里的森林小屋,与世界无往来,也不需要道路。  相似文献   
49.
李治亭 《新湘评论》2014,(20):40-40
50年前,年仅42岁的焦裕禄永远离开了我们,然而,他又永远鲜活地活在我的记忆里,50年来似乎没有真正离开过。 我的家西高庄村距焦裕禄家乡北崮山村只有5华里路,仅隔一个山头。我的老姑、嫂子都是他们焦家人,多次听他们家人满怀深情地讲过焦裕禄的故事。我几次回家参观过北崮山焦裕禄纪念馆,每次看到纪念馆中那座汉白玉雕刻成的焦裕禄同志的半身像,我都会想起50多年前与他促膝交谈的情景。  相似文献   
50.
黑色的记忆     
如果没有这次工伤,到现在他可能已经娶妻生子,美好的生活还在后面,可是,他不敢想下去。他受伤前的音容笑貌,也许只能留在记忆中、照片上。25岁的杨华躺在床上,由于全身80%的面积被烧伤,如今,还需要穿上特制的衣服,减少对伤口的摩擦。他曾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父母购买一套宽敞的住房,供上学的弟弟读完大学,自己娶妻生子,一大家子乐呵呵地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