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9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831篇
中国共产党   398篇
中国政治   518篇
政治理论   131篇
综合类   3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造成恶势力犯罪的成因,既有犯罪心理学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西方犯罪学理论中的紧张理论、学习理论、亚文化理论等可以从社会学角度探寻恶势力犯罪的成因;而精神分析理论、攻击理论则从心理学角度关注犯罪人个体。恶势力原因的犯罪学剖析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犯罪预防措施,为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根本性、彻底性胜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2.
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要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光权 《中国法学》2006,1(1):165-175
要成立犯罪,必须要求行为人具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但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内容。故意是事实性判断,与作为规范判断的违法性认识并不相同。必须把违法性认识作为与故意不同的责任要素看待,这就要求修正目前通行的犯罪构成理论,对犯罪的成立与否分层次进行判断,在确定(责任)故意存在的前提下,进一步判断违法性认识以及责任是否存在。在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不存在的场合,故意犯和过失犯都不成立。  相似文献   
993.
构成要件理论的提出为大陆法系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刑法学中关于构成要件性质的论争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类型以及违法.有责(行为)类型一直居于中心地位,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刑法学中出现了复兴贝林的构成要件理论的行为类型,这个学试图重新确立构成要件在犯罪论体系中的独立地位以实现其罪刑法定原则的机能。  相似文献   
994.
单位犯罪的“嵌套责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法学》2017,(2):110-122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单位犯罪不应理解为单纯的以单位为主体的单一犯罪,而应是由单位与直接实施犯罪的单位责任人员为主体共同构成的、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并列的嵌套式共同犯罪。在这种特殊的共同犯罪形态中,一方面是单位本身因为其存在赋予了单位成员以单位特有的犯罪能力而成为犯罪主体,另一方面则是单位相关主管与责任人员因其个人以违反刑法要求的方式履行职责而成为嵌套在单位之内的与单位共同实施犯罪的自然人主体。所谓"嵌套",是指尽管单位及其责任人员均因其各自的犯罪行为而承担着独立的行为责任,但在这种犯罪中,单位与其成员的意志与行为均互为表里,在客观上看似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单位犯罪中应承担相对独立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在形式上就只能依赖于单位这个外壳才可能在刑法中独立存在。法律将满足这种条件的两个犯罪结合在一起规定为一个"单位犯罪",因而单位和单位成员的独立行为责任又是对单位犯罪刑事责任分担的结果。这就是单位犯罪的嵌套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95.
我有一点心理问题,想得到你的帮助。一个朋友到办公室找我聊天,我突然对他了这句话。他看了我一眼,是不是最近工作太累了?工作压力太大的人心理是比较容易出问题。不用担心,很多人都这样。我,那就好,那就好,心理疾病太时髦了,不是谁想得就能得上的。  相似文献   
996.
李琦珂  曹幸穗 《东北亚论坛》2013,(1):108-118,129
"风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日本和韩国深受其影响,形成了迥异于中国"风水"的日韩风水文化。三国的"风水",皆植根于传统周易文化的土壤之上,蕴含有强烈的自然崇拜精神和朴素的农耕文化思想。三国的"风水"均暗含了现代建筑生态学和建筑美学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内涵和人文意蕴。三国的"风水"具有功利性、生态性以及系统性等共同特点。无论是在"风水"层面,还是在"风水术"层面,三国"风水"均各具特点,其迥异性具体体现在"空间风水术"和"时间风水术"两大方面。地理影响和宗教濡染,是三国"风水"特点迥异的主要原因。三国"风水"和"风水术"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东北亚汉文化传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7.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设定是社会分工走向有机团结的必然结果。受工程式控制思维的影响,我国网络社会的分工从有机团结向机械团结倒退,导致义务立法逐渐脱离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有的分工定位,义务体系趋于混乱庞杂,出现主体类型区分不合理和义务设置无差别的问题。对此,必须回归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定位,首先从内外部限缩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范围,进而构建两类五种主体类型,最后依据危险源监督实质地判断不同服务提供者的刑事保证人地位,确定各自的义务内容,实现该罪立法目的和确保司法的正确适用,以谋求上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98.
“中断性”语境下的儒学发展“三期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志华 《学习论坛》2006,22(10):58-62
以往对于儒学史的研究大多是在时间一维的线性思维模式下展开的.无论是"三期",还是"四期",所强调的都是儒学义理间的"连续性".从"中断性"研究视角的概念出发,儒学史是在"连续性"与"中断性"的相互纠葛下完成的.以"中断性"为视角治儒学史并非意在否定"连续性"的研究,而是意在为儒学史研究提供一种立体性的多样化的研究视域.基于对儒学史的变化因子的分析,儒学史分别经历了三种形态"实存道德描述形态"、"形上学形态"和"形上道德实践形态";现代新儒学既不是独立的新形态,也不是"接着宋明儒学讲",而是"形上道德实践形态"的丰富和发展.这便是儒学发展"三期".  相似文献   
999.
公诉事实同一性是划定审判对象之前提,只有在维系公诉事实同一性之基础上,法院才有权变更罪名.我国现实的公诉变更制度体现了某种超职权主义下的真实发现主义,罪名的变更不仅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制,而且有剥夺刑事被告人基本防御权之虞.对于我国公诉变更制度的改革应当重回到公诉事实同一性理论,以"自然的历史进程"为基础再辅之以"法律评价重大变更",方能使检、法在诉审分离的前提下启动公诉变更程序.  相似文献   
1000.
<正>12年前,被誉为台湾"童书皇后"的管家琪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大陆。家族故事与孩子们的返乡经历在管家琪的心中积累、沉淀、发酵,最终创作出两岸首部"小台胞"题材的儿童系列丛书——《追寻》。眼泪掉在儿子脸上上世纪60年代,管家琪在台北出生。学生时期,在每一个阶段入学的时候,学生资料卡"籍贯"这一栏,她填的都是"江苏盐城"。在她32岁之前,每当有人问"你是哪里人"的时候,她都理所当然地回答"我是江苏人",因为她的父亲是盐城人。小时候,同学中有人"我是浙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