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07,(11):44-44
在电影《不可忽视的真相》中,戈尔自嘲式地自我介绍,"我就是那个差点当上美国总统的人"。没有当上美国总统,不能为美国人民服务,不能不说是戈尔一生难以忘怀的遗憾。但这次,通过为全球环保事业服务,戈尔却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世界最高权威的好评。有失就有得,这句话在戈尔身上得到了体现。10月12日,戈尔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是对他多年从事环保活动最高的奖赏。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获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令世人惊愕。奥巴马上台后并没有解决一起实实在在的国际冲突,只是提出了一套具有自由主义或理想主义的外交构想即获此殊荣,折射出当今国际政治一些重要领域的理念变化。冷战后欧洲大陆长期的和平环境使欧洲在诸如反恐、核威胁、环境问题等领域里形成自己的认知,奥巴马的外交构想迎合了这种心理期盼。然而奥巴马理想主义构想正面临朝核、伊核以及阿富汗等现实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正>第二任期以来美国总统布什总是不顺。7年过去了,布什的声望从"9·11"时九成的高峰跌到三成,成为尼克松以来最不受欢迎的总统,民众对总统的认同降到最低。而在7年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以五比四表决裁定委曲败选的阿  相似文献   
14.
方华 《国际资料信息》2006,(2):37-39,43
2005年10月7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及其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MohamedElBaradei),以表彰巴拉迪及IAEA对制止核扩散、确保核能以安全方式和平运用的贡献。同时,这一举动也向国际社会表明加强防止核扩散体制的重要性。一、核卫士:千钧  相似文献   
15.
南方朔 《南风窗》2013,(25):92-92
经济力作为一种力量,当然比军事力好了太多,但经济力在本质上乃是一种支配的形式,用经济力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国际秩序仍有极多破绽。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崛起,在世界范围内其实已出现了一种权力的大转变。对于这种新局面,中国当然也展开了它的合纵连横。但可能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大国的时间仍短,它对国家的手段运用略显粗糙,比如有时往往以经济力为手段。  相似文献   
16.
萧何 《法庭内外》2010,(12):1-1
北京市高级法院表示中国司法主权不客干涉 10月2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言人表示,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中国正在服刑的罪犯刘晓波,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粗暴干涉,中国是法治国家,司法主权不容干涉,法治尊严必须维护,任何人触犯了中国法律,都必须依法受到惩处。中国司法机关将严格依照中国法律和中国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对刘晓波执行刑罚。  相似文献   
17.
和平 《新视野》2008,(1):94-96
2007年的世界政治的特点是:美国新保守主义政治家先后淡出国家权力中心,美国外交钟摆摆向现实主义;俄罗斯横空出世,强硬俄罗斯、强硬普京震惊世界;大国关系风云变幻:美俄,俄欧关系恶化,美欧关系则翻过了因伊拉克战争而争吵的篇章;中俄再次走近对方,中美关系一方面矛盾频发、冲突不断,另一方面又互相借重;塔利班卷土重来,基地组织重获生机,反恐已成为世纪难题.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环保人士,表明对人类社会的主要威胁正由传统威胁转向非传统威胁: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及全球气候变暖.面对日益严峻的非传统威胁,世界政治走到了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8.
尤努斯下课了,这位因创造小额贷款神话获得包括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在内一系,目前被一家高级法院裁定必须依照孟加拉国央行的指令离职退休,辞去该国乡村银行董事总经理职务。尽管尤努斯上诉到最高法院,但外界认为,他翻盘的几率已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9.
和平是人类最基本也最根本的诉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和平"内涵的理解已从狭义的反对战争扩展到广义的消除各种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诺贝尔和平奖作为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和平奖项,是国际社会认识"和平"理念的一个风向标。在诺贝尔和平奖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上,总共已产生16位女性获奖者,这些女性获奖者在分布地域和身份背景上都在不断拓展,她们是女性影响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缩影,对于重新审视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内涵、重新定位女性在世界和平中的贡献、推动国际和平运动的进行、促进女性和平研究的发展以及彰显国际社会基本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未来世界     
黄灵 《检察风云》2015,(4):14-15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忽然想起上世纪70年代看过的一部关于机器人世界的美国电影——《未来世界》,那时影片幻想的机器人与人类外貌上已难以区分,但对机器人的观想还保留着很多人类的惯性思维,一个机器人在停止服药后,开始不受极权思想的控制,走上了逃亡者的道路,其出现的伦理问题依旧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