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7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各方对被告人利用建行证券部工作人员的身份,以建行内部有存款利息高或有任务要拉存款为名,采取出具作废的证券代保管凭证并加盖业务公章当存单的方法,吸收他人巨额钱财没有归还的行为如何定性以及诽谤一节能否由检察机关公诉等问题有分歧意见。本文围绕具体争议问题进行法理评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与民法对名誉权的保护存在差异。在损害他人名誉事实非真实性的主观状态上,刑法采“故意捏造”标准,而民法采“合理核实义务”标准。虽然法律部门差异和刑法谦抑可作为解释理由。但我国的刑民差异与美、德等国不同,这些国家均有其实现刑民协调关系的机制。就体系性而言,我国诽谤法律调整的刑民差异导致法秩序整体的不协调。就价值判断而言,刑法的标准导致言论自由处于优势保护地位,在民法上言论自由与名誉权则处于同等的位阶,刑民差异与宪法价值秩序统一原则相悖。就实际效果而言,刑法将未尽合理审核义务的不实言论排除在外,将造成名誉权刑法保护的畸轻或畸重。刑法与民法均以合理核实义务标准为基本规则更可取。在涉及公众人物或公共利益以及多次转发等情形,刑法与民法对于名誉权保护也存在协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起匿名信和诽谤画鉴定案件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29)
美国言论自由发展史是一部由大量经典判例丰富起来的判例史,其确立的"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实际恶意"原则、公共人物原则、公众事务原则等一系列宪法性原则对美国乃至世界的新闻自由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之相比,我国新闻诽谤诉讼中,媒体败诉率较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立法、司法存在对基本的言论自由权无救济程序;滥用举证责任倒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任雪  李娜 《公民与法治》2011,(16):11-12
近日,3家模仿印度网站“我行贿了”的同内民间反腐网站走红网络,不少网友纷纷在这3家网站上发帖曝光自己的行贿内幕,引发不少网友的“围观”,以致“我贿赂了”中文网冈访问量过大出现服务器瘫痪。  相似文献   
6.
"网络诽谤罪"作为当下流行的一个名词,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网络诽谤与传统诽谤相比,有其鲜明的特征,对其进行刑法规制更易产生公民言论自由权与名誉权的价值冲突,故应严格其认定标准,使实践中大量存在的该罪被滥用和乱用的情况得以规制。本文就从该罪在理论认定上的疑难问题和实践中遭遇的困境两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杨明 《学习论坛》2008,(3):78-80
商业诽谤是一种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网络条件下,其呈现出新的特点,例如许多经营者利用新的网络平台(电子公告板(BBS)、博客(BLOG)等)对竞争对手进行侮辱和诽谤.在此类行为中,网络服务商不仅起到间接侵权的作用,有时还扮演了直接侵权的角色.因此,对这些网络服务商的责任认定就成为规制此类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言论自由作为一项宪法基本权利,是一个社会极为重要的品格与价值.但言论自由并不是一项绝对化权利,而是一种可克减权利,其行使受到名誉权的限制.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中“诽谤”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公民的名誉权,但与此同时, “诽谤”的滥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民的言论自由.究其根源,即是在对“诽谤”的认定中,言论自由是否应当被纳入考量范围.据此本文基于言论自由的视角,从法理上平衡名誉权与言论自由的需要,法律上言论自由条款的神圣地位,事实上顺应国际潮流的趋势三个层面论证了“诽谤”的认定离不开言论自由的考量.  相似文献   
9.
王朴祭     
沈淦 《侨园》2012,(6):47
王朴是陕西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人,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中了进士.他初任吏科给事中,因为直言进谏触怒了明太祖朱元璋,被削去官职.不久,朱元璋又起用他为御史.但由于他生性耿直,照样经常与朱元璋争辩是非,一点也不肯让步.终于有一天,朱元璋大发雷霆,喝令武士将他绑出去斩首.到了斩首之地后,朱元璋又将他召回来,问道:你改不改?王朴答道:陛下不因为臣不肖,提拔臣为御史,怎么又如此污辱臣呢?假如臣没有罪,陛下怎么能杀臣?如果臣有罪,又何必再活下去?臣今天只求快点死啊!朱元璋勃然大怒,喝令将他拉出去,赶快行刑.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2,(17):32-33
最近,张敬礼上诉了,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他坚持"没有指使他人诬告陷害上司"。于是有人戏称,张敬礼终于明白了"惹毛了上司可不是好玩的",在中国,诽谤谁也别诽谤你的上司。官场中人,毁誉相伴本是正常现象,但严重到诽谤的程度,过去并不多见。偏偏近年来,频频上演的和官员有关的"诽谤事件",我们大可将其分为三种:下级诽谤上级、同级之间的诽谤和公民"诽谤"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