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7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学理论》2013,(29)
美国言论自由发展史是一部由大量经典判例丰富起来的判例史,其确立的"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实际恶意"原则、公共人物原则、公众事务原则等一系列宪法性原则对美国乃至世界的新闻自由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之相比,我国新闻诽谤诉讼中,媒体败诉率较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立法、司法存在对基本的言论自由权无救济程序;滥用举证责任倒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起匿名信和诽谤画鉴定案件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王朴祭     
沈淦 《侨园》2012,(6):47
王朴是陕西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人,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中了进士.他初任吏科给事中,因为直言进谏触怒了明太祖朱元璋,被削去官职.不久,朱元璋又起用他为御史.但由于他生性耿直,照样经常与朱元璋争辩是非,一点也不肯让步.终于有一天,朱元璋大发雷霆,喝令武士将他绑出去斩首.到了斩首之地后,朱元璋又将他召回来,问道:你改不改?王朴答道:陛下不因为臣不肖,提拔臣为御史,怎么又如此污辱臣呢?假如臣没有罪,陛下怎么能杀臣?如果臣有罪,又何必再活下去?臣今天只求快点死啊!朱元璋勃然大怒,喝令将他拉出去,赶快行刑.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2,(17):32-33
最近,张敬礼上诉了,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他坚持"没有指使他人诬告陷害上司"。于是有人戏称,张敬礼终于明白了"惹毛了上司可不是好玩的",在中国,诽谤谁也别诽谤你的上司。官场中人,毁誉相伴本是正常现象,但严重到诽谤的程度,过去并不多见。偏偏近年来,频频上演的和官员有关的"诽谤事件",我们大可将其分为三种:下级诽谤上级、同级之间的诽谤和公民"诽谤"官员。  相似文献   
15.
涉及"网络言论自由"的案件如今已屡见不鲜,纵观我国现行立法,在有关网络诽谤犯罪的预防与惩治过程中暴露出理论研究滞后、司法实践尺度混乱、司法解释缺失以及监管秩序不完善等漏洞。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互联网犯罪日益猖獗的现象使人束手无策,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及时介入、充分保障网络环境有序发展,维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老海  小河 《法庭内外》2006,(1):31-33
“要做事先做人,品质改变世界。”2005年11月21日,记者拨打本文主人公赵强手机时,听到这样一段别有意味的彩铃告白。然而,有谁知道,参梧这两句朴实的做人之道,赵强却为此交了10万元学费!而让赵强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是他曾经的同事,一个叫娟子的靓丽女经理。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诽谤作为一种法律行为 ,其基本构成要素如行为主体、行为对象和行为内容在本质上仍然根植于人类物质社会而非依存于网络虚拟空间。网络诽谤与传统诽谤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传播诽谤内容的媒介不同。就网络诽谤行为而言 ,在现阶段完全抛弃传统管辖制度的论点并不现实。为实施网络诽谤案件的管辖 ,传统国际民商事管辖制度应在两个方面发展完善 :首先应适应网络行为的特点纳入新的管辖依据 ;其次应基于案件的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各种管辖依据与法律关系的紧密程度 ,采用一种灵活而非僵硬的包容各方利益需求的管辖规则  相似文献   
18.
清官死后     
乃斌 《党建文汇》2002,(6):35-35
诽谤木 又叫“华表木”、“表木”,相传是中国最早的举报雏形。据司马迁《史记》卷十《孝文纪》记载,远在5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就立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凡政有得失,民皆可书于木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网络环境下的诽谤案件几呈井喷之势,令司法机关遭遇诸多困境。文中从网络诽谤的特点入手,重新梳理相关法律规范。作者认为,相较于传统诽谤行为,网络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应更为严格,应更多地采用民事手段规制;对"公众人物"的网络言论一般应排除在诽谤罪之外,公诉手段应受到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20.
立法与司法     
《民主与法制》2014,(22):28-29
诽谤行为是否构罪应排除他人恶意点击等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