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14篇
中国共产党   541篇
中国政治   612篇
政治理论   248篇
综合类   29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听说今天是太平镇领导干部视频接访群众的日子,我来反映点问题。"2014年1月22上午,在水富县太平镇领导干部视频接访室,古楼村9组村民、65岁的黄安彬向接访领导诉说着自己遇到的问题。接访领导认真倾听,不时提问,并拿出笔和纸认真记录。黄安彬反映老复员军人补助没有落实的问题后,接访领导当场向民政所工作人员核实,了解到黄安彬不是复员军人,他应该领取的是  相似文献   
112.
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而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相应的教学技巧。本文主要以韩国中小学学生,对对外汉语课堂上的教学技巧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其中包括备课与编写教案、课堂组织管理、教师的语言和提问以及板书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因此,需要汉语教师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3.
近日,记者到洛阳市采访。据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人员介绍,新安县的人大工作近年来也像该县的经济工作一样有很大起色,已成为洛阳市人大工作的一面旗帜。为此,记者专程到新安县采访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文科。下面,是记者对郭文科主任的专访(记者提问简称“记”,郭文科主任回答简称“郭”)。  相似文献   
114.
在前不久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不同意‘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说法。但是我承认,现在大学生就业确实遇到了很多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5.
谈话提问是记者采访活动中的主要形式,也是采访成败的关键,值得重视和研究.   一、谈话提问的形式   1.正面提.即提问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要转弯抹角兜圈子.此形式通常适用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二是领导、学者、演员、外宾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阅历,适应性较强,容易领会记者意图,再则他们公务较忙、惜时如金,记者过于寒暄或启发引导反而显得多余、甚至招致对方反感.……  相似文献   
116.
素质教育的目标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通过精选例句,并在课堂上加以运用,可变学生的"被动接受语言知识"为"主动地获取语言实践能力",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7.
潘知常 《思想战线》2002,28(3):85-90
美学是对于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活生生的东西的阐释 ,是“说‘不可说’” ,因此 ,传统的美学提问方式必须加以转换 :从追“根”问“底”以及透过个别追问普遍、透过具体追问抽象、透过变化追问永恒、透过现象追问本质 ,转向对于“怎么样”的追问 ,即对于对象世界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审美活动自身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的追问。而这就要走出知识论的框架 ,置身生存活动为什么为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 ,就成为美学尤其是生命美学的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118.
本文将“虚静论”的观点引入课堂机制,强调教师在文学教学中必须“再造虚静心境”。通过对虚静的心理内涵的阐释,论证了教师的“心境再造”对营造文学课堂教学中复合性审美氛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9.
《大学语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主干课之一 ,在教学中要以作品为依托 ,从课堂、课外两方面着手 ,从思想、情感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0.
喻中 《探索》2003,(6):81-84
哲学史上先后出现过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哲学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哲学思考都有一个中心问题,都是对某种"提问"的回答.与此相对应,法学史上也出现过提问方式的两次转向,对三种提问的回答分别形成了本体论法学、实证论法学与解释学法学.从本体论法学到实证论法学,是法学提问方式的第一次转向,当代法学,正处于本体论法学、实证论法学向解释学法学转向的过程中,是法学提问方式的第二次转向.解释学法学,已经构成了当代法学特别是法哲学研究的前沿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