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赤霄 《各界》2013,(10):40-44
声名大振 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少年时性情活泼,聪明过人,却也放荡不羁,在乡里很有名气.余靖的舅父黄正看出他是可塑之才,细心教授,余靖有过目不忘才能,很快通读儒家经典,后来又拜著名隐士林逋和"紫阳真人"张伯端为师,这二人都是当时大学者,学贯古今且超然世外,有很多奇思妙想.余靖由此博览群书,学业大进,天圣二年(1024年),余靖和黄正甥舅二人参加会试,成为同科进士.  相似文献   
22.
晏建怀 《侨园》2014,(12):41-41
宋朝名臣,在谏官、御史任上成名者很多,如包拯、赵抃、唐介等。他们均以向皇帝仗义执言、对大臣大胆弹劾而获得朝廷内外的广泛好评,士大夫送给他们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比如称包拯为"阎罗包老",赵抃为"铁面御史",唐介为"真御史"。那么,这些小小的监察官员,面对手握生杀予夺之权的皇帝和大臣,为什么能够理直气壮而又毫无惧色呢?从唐介弹劾宰相文彦博一案中,可以一窥端倪。  相似文献   
23.
成收 《前线》2014,(7):119-119
说到中国史上的谏官,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唐朝的魏征(580年-643年)。这位辅佐唐太宗几十年的“良臣”,才识超卓,刚直不阿,殚精竭虑,尽职尽责,恰逢唐太宗政治开明,在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综观魏征的谏议之路,给人印象最深,也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极言直谏。据《贞观政要》记载,魏征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是其他大臣难以相比的。  相似文献   
24.
正忠臣多诤谏,盛世重危言。大唐名臣魏徵忠直、耿介、崇法、爱民的清廉形象,千百年来深入人心。前不久,26集电视文学剧本《清廉魏徵》付梓出版。这本书对于从谏诤角度挖掘魏徵的历史功绩和当代价值,推动实现廉洁政治,迈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
与皇帝对话     
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与皇帝对话,其实是随时很危险的。 但古代有谏官,责任就是随时向皇帝提出意见,往往要进谏,说出皇帝不爱听的话。随时有危险。  相似文献   
26.
北宋非常重视台谏制度(台官纠察百官,谏官规谏君主),尤其是宋仁宗一朝,官员因谠言直声而名震天下者不在少数,千古名臣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者,最初都是成名于御史、谏官任上。然而,要论当时最敢说敢做的,则非蔡襄莫属,堪称北宋第一谏臣。  相似文献   
27.
宋惠昌 《传承》2012,(17):76-76
谏官"是古代君主为巩固自己的政权而专门为提反对意见而设的官职,唐太宗"从谏如流"的英明之举曾经备受称赞。反对意见具有特殊的价值,能不能正确对待它,是衡量政治家明智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8.
文章主要论述的是走马塘陈氏中的一位先贤——陈禾的生平事迹,对他的谏官生涯进行重点考察,兼及陈氏三代的藏书活动、生平仕宦等情况,力图多方面展现陈禾这一甬上名人的仕途情况和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29.
晏建怀 《政府法制》2014,(20):30-30
北宋名臣余靖担任谏官时,弹劾过很多人,包括大将狄青等人.弹劾这些炙手可热的权贵,余靖从未遭到报复,但他弹劾小京官茹孝标时,却惹出了天大的麻烦.茹孝标原为秘书丞,只是一个掌管文籍之事的小官.茹孝标运气不好,小官还当没过瘾,母亲便撒手人寰.他只好回家“丁忧”三年,不得提前复职.然而,茹孝标“丁忧”未满,丧服未除,就进京求仕,这在宋代无异于离经叛道.余靖听闻此事后,拍案而起,随即以“不孝之罪”上书弹劾.  相似文献   
30.
谏官的职责是纠正失策,纠劾腐败,起着一种专制体制自我修补的功能。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正直的台谏官,以忠于职守的直言和弹劾,彪炳于史册。古代的台谏制度留给今天的有益借鉴是:倡导不计生死祸福的直言;从制度上保证小官谏诤皇帝,弹劾大官;允许风闻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