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国轩 《政协天地》2012,(Z1):81-82
据唐书魏征传记载,唐太宗"即位四年,岁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斗米三钱,至是天下大治。"执政四年,"岁断死刑二十九人",这实在是叫人吃惊的史料,一年之中,死刑犯只有29人,真是不可想象,不可思议。有关此时  相似文献   
22.
孙文泱 《政府法制》2010,(14):23-23
贞观之治的成功,原因之一即在于君臣相得,这一点没有争议,只是有意无意间被夸大了。 看看李世民如何处理与尉迟恭、房玄龄这些心腹大臣的关系,其中的微妙,大可玩味。  相似文献   
23.
张耐冬 《人民论坛》2012,(18):78-80
唐太宗一方面希望与大臣共治天下,一方面又对他们不放心。他是怎么从"钓鱼执法"到解开心结、下放权力的呢"一穷二白"的皇帝向大臣学习统治经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前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的"贞观之治",成为后世君王效仿的楷模。回顾"贞观之治"的建立过程,确立理性的执政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是最为关键的一  相似文献   
24.
鲁从阳 《群众》2011,(2):68-69
《贞观政要》是唐朝史学家吴兢所著的贞观之治实录,是一部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的集大成之作,被后世统治者奉为治国理政的经典。上面有这么一段记载:  相似文献   
25.
唐贞观年间,吏治清明,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于贪赃枉法者打击比较有力。有个右卫将军陈万福,从九成宫到京城长安,因沿途索取驿站几百麦糠,被唐太宗得知,令他“亲负麦糠示众”,加以严惩。 唐太宗一向认为,“主支,必丧其国;臣贪,必亡其身”。他曾以蜀王为例,引鉴秦惠王出兵蜀国,不识路径,令人凿石牛五头,置金于牛屁之后,蜀王以为石牛可以生金,遂使丁壮搬牛入蜀,结果蜀道泄露,蜀国终被秦国所亡。所以唐太宗提出:“以钢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明得失,以古为镜知兴替”的名言。对于贪财枉法之人,唐太宗坚持廉政,肃贪反腐…  相似文献   
26.
贞观之治的成功,原因之一即在于君臣相得,这一点没有争议,只是有意无意间被夸大了。 看看李世民如何处理与尉迟恭、房玄龄这些心腹大臣的关系,其中的微妙,大可玩味。 贞观六年(632)在李世民的出生地武功举行宴会,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豪情满怀。宴会上,尉迟恭想起自己无论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还是在玄武门政变的激战中的赫赫战功,有些兴奋有些激动也有些失落,对“次序”排在自己之前的某公不满:  相似文献   
27.
近读史书,一则一千多年前的君臣对话玩味无穷,发人深省。这位国君,不是别人,就是开创贞观之治的一代英主唐大宗。那些臣者,书中虽未一一露名,但能居于  相似文献   
28.
如雪 《民主》2007,(8):48-48
吴子牛拍摄的历史剧《贞观长歌》在央视播出,该剧记述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创唐朝盛世的故事。而吴导又马不停蹄地接了另外一部皇帝戏《光绪皇帝》(见2007  相似文献   
29.
陈岚 《检察风云》2010,(22):91-91
最近看电视连续剧《贞观之治》,肖翼呈献给唐太宗李世民的《兰亭集序》真迹是一卷单纸,这是对的,编导在这方面是用了心的。因为中国书画的装裱是宋代米芾发明的,他著有《装潢志》。中国书画自从开始有了裱背技术,才使中国纸张的保存能达到“纸寿十年”的境界,  相似文献   
30.
一个国家可能在积贫积弱的情况下走向衰落,也有可能在国力强盛的情况下走向崩溃。富强("效率")并未给隋朝带来长治久安,而对于"公平"的追求,却使得满目疮痍的唐朝在唐太宗的统治下走向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