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盛世风云——探秘大唐帝国》(文汇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是蒋建平先生继《大宋王朝之谜》、《大明王朝之谜》之后推出的新著。公元7至10世纪东方的大唐帝国以其如日中天的辉煌。照亮了整个世界。大唐帝国诞生了创建和完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唐太宗、唐玄宗。还涌现出许多贤臣名相、才子豪侠。勇将烈士、红粉佳人。他们风云际会。演绎出了一出出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许多人物和历史事件已为人们所熟悉。但也有一些不太为人所知,它们同样动人,同样精彩和壮观。作者在写作该书时尽量选择了后一种的人物和事件。并依据史料。评判得失,在展现盛世风云、探寻历史脉络的同时,亦期待现代人以史为鉴。本书曾被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选用诵读。  相似文献   
32.
历史电视连续剧<贞观之治>早已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结束,但吏部侍郎独孤谋的悲剧至今仍令我久久难以释怀.他的悲剧源于什么呢?源于来自他故乡的一坛黄土.……  相似文献   
33.
成收 《前线》2014,(7):119-119
说到中国史上的谏官,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唐朝的魏征(580年-643年)。这位辅佐唐太宗几十年的“良臣”,才识超卓,刚直不阿,殚精竭虑,尽职尽责,恰逢唐太宗政治开明,在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综观魏征的谏议之路,给人印象最深,也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极言直谏。据《贞观政要》记载,魏征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是其他大臣难以相比的。  相似文献   
34.
拍到马脚     
正公元63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三月二日,"著作佐郎邓世隆表请集上文章。"应该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贞观之治,其成功的地方,是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高宗、武后时期的史官吴兢,撰《贞观政要》,就是这样一部著作。邓先生的上书,是在唐太宗统治的高峰期呈奉上去的,这个举动不小,自然引起朝野的一番议论。唐太宗打天下数十年,坐江山也十数  相似文献   
35.
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强调"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读史亦如此。"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读史,可以使人聪明而有智慧。我们要勤读史、善读史、会读史。关于读史,个人认为有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是读事。历史上发生的故事、事情、历史的细节,比编的小说更要精彩。《史记》里记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鸿门宴、项羽宁可自刎而不肯过乌江。其中的人物活灵活现。所  相似文献   
36.
如果领导者只希望听到为自己观点叫好的声音,听不进员工的不同意见,那么他的思路一定会很闭塞,决策也会很盲目。卓越的领导者会多方听取不同意见,并据此作出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37.
周林 《政府法制》2014,(2):18-18
提起唐太宗,很多人会将他与“明君”画等号。的确,唐太宗28岁登基,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38.
较之前后其他封建诸朝而言,唐朝前期以"贞观之治"的"盛世"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确立如此之高的地位,其官吏管理制度的法律化是一个重要原因,即通过公开、确定的行政法律来组织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与政治理想的官员队伍,同时再辅以一定的监督制度来保证官吏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能够依法行事、遵纪守法并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史书所谓"以法治吏"、"吏治清明"即谓如此。  相似文献   
39.
刘诚龙 《唯实》2006,(6):63-64
成林先生将隋炀帝与唐太宗从功过两面进行了比较谈,从政绩方面来说,炀帝干了几件惠泽千秋的“形象工程”,他首开科举,凿通大运河,开发西域,仅以运河的实际功用来看,功胜长城;唐太宗除了所谓贞观之治,实在例举不出几件大事,从“贞观”经济来比,隋朝实际上也富过唐太宗.从“败笔”方面看,两人是半斤对八两,成林先生举了十二条来比较,如争位,两人都曾夺嫡;如孝行,炀帝疑杀其父隋文帝(无确证),太宗则幽禁其父致死;如悌德,炀帝对作乱的四弟五弟未杀,太宗则杀了其兄斩了其弟,等等,有比较则有鉴别,就这些来看,炀帝并不逊比太宗,但在后世后人的心目中,两人的形象则差若霄壤,一个是千古暴君,一个是万代明君;一个狗屎不如,一个光辉灿烂;一个遗臭万年,一个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40.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用人问题,历来是一个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重大问题.唐太宗对官员的合理选任,为唐王朝成就"贞观之治"提供了人事保障.研究"贞观之治"下官员的选任,吸取其成功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当代正确地选人、用人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