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63篇
中国共产党   127篇
中国政治   128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抑制豪强和权贵,惩治贪官污吏 唐太宗对于享受特权的阶层有着特别的警惕,他之所以取年号为“贞观”,就是要示天下以公  相似文献   
312.
我迁来镇江市区繁华地段的"剪子巷"居住已有经年。从居处外出去热闹的商业大街,必须经过两条不足百米长的短巷子,它们有个奇怪的名称,一名"大爸爸巷",另一名"小爸爸巷"。初来乍到很不习惯"爸爸巷"的巷名,亲戚朋友来访,见到巷口的路牌,有人觉得诧异莫解,有人说是滑稽可笑。本来"爸爸巷"之名已够怪异了,再来个大、小爸爸之分岂不荒谬。旧时豪绅富商娶妻又纳妾,俗称呼为大奶奶、小奶奶,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大爸爸、小爸爸之称。剪子巷里并没有打磨剪刀的作坊或工匠,它的得名缘于巷子的形状和走向。巷子的一端分叉成两股小道,好似一把大剪刀横排于地。在这"剪子"的剪柄处有一座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古老清真寺,人称剪子巷清真寺,剪子巷因清真寺而闻名于当地。数百年来这一带是回民比较集中居住的街坊之一,居住在城东一带的穆斯林就近而来剪子巷清真寺作礼拜,听阿訇宣传《古兰经》和"卧尔兹"。穆斯林尊称伊斯兰教的教长阿訇为papa,汉语译作"爸爸"(baba),义同信仰上教导自己的父执之辈,  相似文献   
313.
十年砍柴 《各界》2014,(12):67-69
一 “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 这是清代顺治年间苏州大才子金圣叹被处死前留下的含着血泪的幽默段予。后世人读到这则故事,不由得一声长叹:读书人,真命苦。  相似文献   
314.
填四川     
日前,由秦岚、黄海冰等主演的《填四川》正式杀青。继《闯关东》《走西口》等以历史上大规模人口迁徙为背景的史诗剧先后取得成功后,《填四川》首次将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历史上最浩大的人口迁徙“湖广填四川”搬上电视荧屏,剧中那些移民带着他们的勇敢、执着和信念,怀揣梦想、怀揣手艺绝活儿,融入四川、扎根四川,为“天府之国”的重建付出了他们的心血。而今,让我们追寻这一段历史,去感受、去体味那段波澜壮阔的移民潮。  相似文献   
315.
正第一次通过广播电台,《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立法听证会原汁原味地直播;第一次委托"第三方"机构,五年立法规划项目向公民征集的建议得到有效筛选;也是第一次,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开始常规化、制度化……2013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7件法规和法律性问题的决定,立法过程中探索创新的亮点迭出。这一次次立法创新也折射出立法者的思路:更加注重立法的质量和实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说,按照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要  相似文献   
316.
话说清顺治年间,四十五岁的于成龙与同窗友好钱能受到朝廷的委派,到广西做官,于成龙任罗县(现罗城县)知县,钱能任思恩县(现环江县)知县。  相似文献   
317.
清朝顺治年间,有宋姓人在一低洼之处居住成村,取名宋家洼 今天,一名叫宋光的人在这片片地上神奇地创造出“洼地效应”:短短4年,全村经济收入就由50万元发展到700万元,固定资产由1100万元增长到7500万元。  相似文献   
318.
陶澍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封疆大吏、干国名臣,左宗棠当时只是一个多次会试落第的举人。后来,左宗棠从原来的一位私塾先生,发展成为晚清有名的朝廷重臣,其一生成就与陶澍的赏识和鼓励分不开。一、因联而识结为忘年之交1833年(道光十三年),左宗棠第二次赴京会试落第后,只好仍执教鞭,  相似文献   
319.
孙冬虎 《前线》2021,(2):89-91
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文学家毛奇龄到北京参加博学鸿儒科考试。走出暂住的南城驿馆放眼北望,写下了“宣武门高十丈尘,马蹄踏尽未归人”的诗句。他所看到的这座城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其位置变迁和命名源流则需上溯到忽必烈任用刘秉忠营建元大都的时代。旧日的城门风貌与人事变迁已化作逝去的烟尘,由此积淀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存,在当代却成了追寻古都历史文脉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20.
宋洪斌 《侨园》2014,(5):36-37
提及沈阳的古迹,除了"一宫两陵"就是"新乐遗址"。然而,沈阳古城厚重的历史中,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地方,譬如:长安寺、中心庙和通天街。我在寻访这三处古迹过程中,恰好走了一遭古城周边的四条街路,即西顺城街、南顺城路、东顺城街和北顺城路。东西走向为"路",南北走向为"街";但现在的"中街"例外,本是东西走向,却称"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