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3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山川造物,景出自然,时光堆积起石阡县旅游富矿。在仡佬山乡、百里侗寨,目之所及,几乎都是时光停留的痕迹。围绕建设"民族生态旅游大县"的目标,石阡人正把"泉都"打造成贵州高原的"独秀花园"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石阡的旅游黄金线,基本上都是由一个个独具风情、原汁原味的民族村寨组成。这些村寨  相似文献   
42.
贵州的湖泊     
贵州高原的崇山峻岭间,镶嵌着一块块明镜般的湖泊,他们多与山、水、峡、洞、林融为一体,山湖相依、青黛相映,多姿多彩,构成了贵州高峡出平湖的迷人景色。贵州的湖泊分为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泊。天然湖泊大多属于构造湖或喀斯特湖泊,如威宁草海、荔波鸳鸯湖、安顺龙宫漩塘、安龙招堤、织金八步湖、普定夜郎湖等。而人工湖泊大多是兴修水电站形成的,这些湖泊多在山岭密布地区,低岛、半岛环绕四周,有些还有许多孤峰散布于湖中,加之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所以虽为人工湖泊,却无人工的痕迹,如清镇红枫湖,贵阳百花湖,贵阳黔灵湖,乌江渡湖,兴义鲁布格湖,…  相似文献   
43.
贵州在14亿年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沉积成岩、板块活动、火山爆发、岩浆侵入、构造抬升、冰川活动和风化剥蚀等多种地质事件,古海洋逐渐退出,最终形成了以喀斯特地貌著称于世的贵州高原。武陵、乌蒙、苗岭、娄山四大山脉横亘其中,乌江、南北盘江、清水江、都柳江等河流蜿蜒于内,  相似文献   
44.
长寿,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几乎与人类文明历史一样久远,长寿还是一种内涵丰寓的文化.自古以来,人们从未中断过对长寿的追求,对长寿的探寻.  相似文献   
45.
独山     
《当代贵州》2008,(19):F0002-F0002
花灯艺术之乡、贵州南大门 独山县是中国贵州高原南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县城东距荔波县樟江景区110公里,南距广西南丹120公里,北距州府所在地都匀市50公里、省会贵阳190公里,210国道(黔桂公路)、贵新高等级公路、黔桂铁路纵贯县境,便捷的交通为独山经济及社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6.
剬轩 《当代贵州》2008,(2):25-25
初冬的贵州高原,到处跃动着火红的团徽和青春的激情。  相似文献   
47.
李坤 《当代贵州》2014,(6):11-11
正新春佳节,贵州高原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在这里,人们除了感受到家的温暖,也重拾那些悠远的文化记忆。从官方到民间,人们呼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异常强烈。春节意味着团圆,意味着亲情、友情和乡情。但是,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与信息化时代不期而遇,沧桑巨变中,春节的"年味"似乎在变淡。"过年了,除了走亲访友、吃吃喝喝,还能做什么?""除了放爆竹、看春晚,还有什么年味?"  相似文献   
48.
全国文化先进县,贵州省级文明城市——独山,自古地杰人灵,物华天宝,文人墨客多会于此,名胜古迹多存于此,民族风情多聚于此。大浪淘沙,长年积淀,形成了以花灯文化、抗战文化、影山文化为内核的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成为贵州高原一朵瑰丽的文化奇葩。"落地能歌,三岁即舞"是独山人与生俱来的特质,中国南路花灯植根于此。独山花灯以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优美动听的音乐曲调、宛  相似文献   
49.
"穷在深山有远亲,同心共谱富民曲",这是各界对中央各部委以及全国各地和有关单位跨界帮扶威宁、帮扶贵州的真实写照,一支支同心同行的"富民曲"响彻在贵州高原。8月2日至4日,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邵鸿在接见赴京汇报"威宁试点"工作的毕节市委常委、威宁自治县委书记杨兴友时坚定表示,针对威宁提出请求九三学社中央帮助协调解决草海综合治理、威宁机场、威宁至六盘水和威宁至昭通高速公路建设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将及时向韩启德主席汇报,积极协调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帮助纳  相似文献   
50.
瞿文进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4,(31):I0002-I0002
正滔滔乌江,用一阵阵波浪翻阅着历史;阵阵江风,用一缕缕轻柔弹奏着曲曲拥政爱民赞歌。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乌江之滨的革命老区,是贵州高原上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的摇蓝,是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红三军浴血鏖战过的英雄土地,是"贵州省双拥模范县"。多年来,沿河自治县人武部坚决贯彻军地各级双拥工作有关指示精神,积极参与地方"三个文明"和经济社会建设,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活动,扎实做好抢险救灾、社会维稳工作,受到军地各级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肯定。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沿河自治县人武部为民爱民的传统始终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